[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 234 章 该回京了

若无其事加了几个字,变成了‘帝有敕令’。

皇帝倒未留意对面人写了些什么,他只是研究了一下两张纸写过字后的状态。

“朕倒是觉得竹纸更好一些。侵润保墨,浓淡墨痕皆宜。”

“媚娘觉得呢?”

“两者都好。”

媚娘忽然想起之前姜沃一句话,说什么‘小孩子才选择,大人全都要。’不由莞尔。

笑过后对皇帝道:“陛下,竹纸虽好,但到底是蜀中才多好竹。”北方的竹子从质到量都不如蜀地,且北方许多竹子也不适合造纸。

若只选用竹纸作为官方用纸,就如同选剡纸一般,还要每年去蜀地征买,运回长安。

媚娘把笔放下:“但北方倒是适宜种构树。一来省了运纸之费,二来,也省了只用一种公文纸,又出现朝野间门皆以‘剡纸’为夸,人皆嗜利,剡溪趁夜斩藤私卖之事。”

姜沃也不只给曜初写了信,给媚娘也写了。

剡纸这些年短缺日贵,朝廷原也是下过禁令,不许剡溪之地私下砍伐古藤卖于外地造纸商户。

但这种暴利行当,甭管哪朝哪代,若只靠律法禁止,都一定是禁不住的。毕竟为了百分百的利益,多少人连命都可以不要。

皇帝闻言颔首:“既如此,便都用吧。”

*

今日听女儿说了如此多纸的事儿,皇帝很是欣慰:“曜初如今,真是独当一面的大人了。”

“这样吧,你既掌出版署,那安排朝堂逐渐换过公文纸之事,就曜初去做吧。”

换纸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

还要先安排技工去蜀地勘察建造纸署,直到竹纸,构皮纸稳定到一定产量能够供应朝堂使用,才能彻底换过。

这之中牵涉许多部门:吏部、工部、户部、甚至漕运等事。是件很考验计划能力,协调各部能力的差使。

曜初起身应下此事。

而皇帝又拿着这种新式竹纸对着外面阳光看了看纹理,然后笑道:“姜卿实在很擅长捣鼓这些新鲜事物。”

“她要的许多东西,刚开始的时候,还令人摸不到头脑。”比如当时非让船给她千里迢迢从倭国运火山灰。

起初谁听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