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重生土木堡

第二百四十八章:波动

差别。

就连很多进士都补录不上,更何况天下间那些进士也考不上的秀才、贡生、监生了?

就和《范进中举》一样。

其实范进晚年高中,直接就有官儿做,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别看中举之后疯癫的样子很可怜,但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官老爷了。

很多人就算有了功名,终其一生也等不到一个补录的名额,这是事实。

当景泰二年京察大计,京师清退了接近九百名官员的消息传到地方,对天下读书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辈子,十辈子,也不一定能等来的奇迹!

根据景泰皇帝这几年的手腕来看,接下来几乎是一定要开恩科的,由于京察是于谦的兵部最后主持,直接被体制内的官宦子弟占据名额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首先,身为皇帝的朱棣就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要是费劲巴力的清退了这些人,一个放松,又被其余的官宦子弟占据了,新血液没充实进来,换了一批人,还是贪腐结党。

那自己到底在忙活什么?

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朝廷开不开恩科的议题还在讨论,天下间得到消息的学子就已经开始风卷残云一般的朝京师聚集。

为的就是早点儿到,好抢占先机。

没有人不想做官,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消息每传到一地,就会发生一个现象,当地的学子们,几乎开始不约而同的进京。

然而现在却根本不是开科举的时间,京师也没有进行任何考试,他们到底火急火燎是来干什么,毫无疑问。

这是一个很壮观的现象,更可能是空前绝后的盛况。

天下间的读书人,有怀揣着满腔报国之心的,有想要做官改变家族命运的,有为了名为了利的。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无论是才子还是陪考,三教九流,全都在往京师涌,如同潮水一般。

对于这个极为反常的现象最先反应的,不是官府,却是北京城的各大客栈、酒楼。

这些做生意的人,消息来源十分广泛,不会错失任何赚钱的机会,一听说风头不对,整个京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