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重生土木堡

第二百四十五章:灭两族

官位的,但问题是,天底下想当官儿的太多了。

想当官儿的人中,有能耐有背景有银子的,那也太多了。

袁嘉佑是一没有能耐二没有钱财三也无背景,为求高升,竟然放弃补贡生的名头,悄悄跑到太监钱桓家为奴。

由于实在机警懂事,所以钱桓一直很宠爱他,便赐他可在外以钱姓做事。

有了钱桓这个关系,袁嘉佑从此是平步青云,加上钱桓后来攀上了王振做靠山,袁嘉佑的关系更硬。

事实证明,堡宗亲政后的正统晚年,实在是太过于黑暗了。

王振基本上把整个大明朝堂全当成自家的后花园儿了,说让谁下课,第二天的朝堂上就绝对见不到这个人。

说让谁升官儿,接下来这个人就绝对要平步青云。

什么?

你问孙太后上哪儿去了?

她啊,当时在后宫绣花呢!

在这种背景下,想要拿掉一个人的进士功名,再让另外一个人顶替,还不都是王振一句话的事儿?

何况,这件事看起来挺大,和正统一朝王振搞出来的诸多黑幕相比,这还算是相当简单的一件事。

依托着钱桓到王振这一层关系,以熘须拍马之术,袁嘉佑成功脱胎换骨,顶替了正统九年的进士袁嘉佑,进入翰林院。

在正统一朝接下来的五年间,袁嘉佑也是一路官运亨通,先是在工部混迹了一年多,捞了不少银子。

后来又跑到户部,管了一阵子钱,又是腰包鼓鼓。

等到正统十三年底的时候,袁嘉佑觉得来回跑太麻烦,就花重金给王振在信阳立了个生祠。

王振对于这个懂事的干孙子也很满意,二话不说就给安排到了一个位高权重的闲差上来干着,也就是现在这个礼部尚书。

大明的礼部官员,管的大多是礼法之事,多事以《大明会典》为行事准则,职权也就那样,但是在朝廷上的地位却是非常高。

东厂毕竟是东厂,半个晚上的功夫,就把袁嘉佑无耻的一生给总结出来。

但是很可惜,可能是因为之前实在太不出名,袁嘉佑在依附钱桓之前到底叫什么,这个实在是查不着。

但这并不影响朱棣要把他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