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狂澜

第二百一十四章 预备立宪

载振的辞职和瞿鸿禨被遭驱逐使满人势力和顽固势力的力量大为削弱。

刘飞扬在内政、军事和外交上的实力,改良派和光绪的关系,非顽固势力和满人所能比,瞿鸿禨、岑春煊和载振试图以鼓动政潮的方式,促使对刘飞扬限权,使康有为倒台,与当年慈禧的做法有相似之处,但结果只是反过来。

但是,党争消耗了改良派太多的精力,也进一步造成了改良派政治势力的分裂。一些改良派的人物对改革的信心动摇,再加上这时革命党的言论泛起,民众中也开始注意革命了。

这种内部争斗、倾轧,严重瓦解了清庭的统治力量,加重了它的统治危机。被时人称为“有学有术”的张之洞,当时就对此忧心忡忡。1902年12月,他感叹说“现在内患外侮,极为可忧,苟中外臣工仍以敷衍苟安为计,以倾轧排挤为能,恐安危之数,不在内乱之煽乱,而在政论之纷歧”。

这一时期的激烈党争不但未能给“新政”创造出一个安定稳固的政局,反而使海内外立宪派从对清廷的热切希望与赞称,一变为失望与不满,批评清廷“汲汲以中央集权为秘计”,《京报》1902年12月13日,《改革官制愤言》。大骂“政界反动复反动,竭数月之改革,迄今仍是本来面目”,甚至“公决密谋革命”,或“秘密会议,将以各省独立要求宪政”,使在野立宪派与清廷的政治裂痕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这就客观上有利于革命思想的蔓延。一些立宪派人求和平的改革不成,复受当时笼罩全国革命言论的影响,除了转趋同情革命,似乎没有更佳的选择。

虽然“百日政潮”以刘飞扬和康有为的两派获胜,瞿鸿禨、载振被排挤出局告终,但这场斗争其实是一场严重损害朝庭威信的政治斗争,改良派对立宪的信心减弱,地方和朝庭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地方的实权人物越来越不听朝庭的号令。

远在武汉的张之洞对此很是洞察。就在“百日政潮”,改良派获得表面胜利一个月后,张之洞和端方被调入军机处。二人此前分别任湖广总督和两广总督,不但握有一方的军、政、财权,且能办理相当一部分的对外交涉,他们虽在朝外却可遥控中央决策。

军机大臣的职位当然要高于总督,但是他们的提升意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