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狂澜

第一百零四章 台湾往事

台湾的近代化从1874年沈葆桢渡台开始,1874年5月日军侵台,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负责处理台湾善后事宜。沈葆桢通过实地考察认识到:“此次善后与往时不同,台地之所谓善后,即台地之所谓创始也。”指出台湾不能满足于回复和保持原状,而是要开创新的局面。沈葆桢赴台后,即着手对台湾防务进行周密筹划,奏准购置铁甲船、水雷、洋炮及军火机械,用西法在安平、旗后等处建新式炮台,由此迈出了台湾军事近代化的步伐。

为了加快开发台湾,沈葆桢相继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治台政策和改革措施,表现出一个改革家的远见卓识。(1)呈准开豁禁令。1875年1月,沈葆桢奏请废除严禁内地人民渡台、严禁台民私入“番界”的旧例,使大陆人民得以向台岛自由迁徙,汉族居民与土著居民间得以自由交流往来。(2)开山抚番。为了加强对土著民族的治理,他着力打通山路交通,使东西海岸联成一片,既有利于巩固海防,也有利于促进东部开发及汉族与土著民族的交往。(3)奖励垦殖。沈葆桢为了推动台湾的土地开发,特别是后山的垦殖,在厦门、香港等地设立招垦局,招募汉人入台开垦。(4)添置府县。台湾原设一府四县二厅,重心限于台南一隅。沈葆桢奏准增设台北府,调整县制,合计二府八县二厅,从而形成台南、台北两个重心。沈葆桢的治台措施始终以巩固海防、建设台湾为主要目的,从而大大加强和改进了清廷对台湾的治理和经营,密切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全面开发,揭开了台湾近代化的序幕。沈葆桢可以称得上是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

1875年5月沈葆桢调任两江总督,由福建巡抚丁日昌(1823—1882年)继续办理台湾事务。丁日昌也是一个洞悉海防与洋务的实干家,他对如何加强海防与经营台湾有着十分精辟的见解。早在1868年,丁日昌在江苏巡抚任内拟订的《海洋水师章程》即建议以台湾为南洋海防的中心;在1874年的《海防条议》中,他进一步建议在台湾驻泊铁甲舰,“以固东南枢纽”;次年,他上书总理衙门,指出“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注:《百兰山馆政书》卷十《上总署论购铁甲船事宜书》。)他把台湾视为海防的根本。丁日昌在就任福建巡抚的两年多(1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