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帝国

第二节 运筹千里二

部受控的工业.更符合帝国的利益。

印度的语言同样多样化。印度有大约2ooo种其中55有自己的文字和文学。有各自巨大的文学宝库的展完善的19种语言被承认为印度的官方语言。印度的每个宗教在次大6都有它的信徒。印度的信仰印度的人占绝大多数为85%。其次为穆斯林、基督教、佛教、犹太教、拜火教、耆那教等所有不同宗教和谐相处。整个印度次大6遍布无数的漂亮地庙宇、雄伟的教堂、宏大地清真寺、香火旺盛的佛教庙、犹太教堂和拜火教寺院。印度西部商业特大都市孟买可以说是印度宗教、种族、语言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市内除了以上各教的庙、堂外。还有有著名的亚美尼亚教堂、神道教庙和大同教庙等。

如果说这种文化上的辉煌令人感到惊叹的话那么随之而来地就是令人头大的种族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矛盾。印度是一个宗教色彩很浓的国家。当时全国有9957%的人有明确的宗教信仰其中印度教徒83%占绝对优势。穆斯林不到12%。另外还包括锡克教、基督教、佛教、耆那教等一些小的宗教派别。

印度教起源于印度古代的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在两次改革运动中。那教和佛教从婆罗门教中分化出来并向传统观念展开挑战婆罗门教一度衰落。但公元4纪以后婆罗门教经过改革吸收佛教和那教等教义和民间信仰又重新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并改称为印度教。17世纪以后由于受西方思想地影响一些思想家力图对印度教进行改革使之跟上时代步伐。这一改革实质上就是向西方学习。由此印度教势力得到迅展。

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后迅传播到11世纪在印度逐步扎下根基。原本信仰印度教的不少教众被吸引过去。依了伊斯兰教。特别是那些处境悲惨的“不可接触者”由于伊斯兰教宣扬“一切穆斯林皆兄弟”否定种姓制度。因此新的宗教对他们有很大地吸引力。伊斯兰教在他们中间流行开来并得以迅传播。

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虽有矛盾冲突但还是小规模的。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后非常卑鄙地利用了两大教派的矛盾并使这一矛盾不断加深扩大到19世纪两派之间几乎不宗教教义上看:伊斯兰教是坚定的一神论。印度教却倾向信仰无限多地神;伊斯兰教否认能以任何形式表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