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秦记续之战龙返秦

第十章 退守长城

五万兵马激战了一个时辰,只损伤三千人,却斩敌一万,可谓不小的战绩。

东方红日奋力崛起,晨曦射来,霞光万道。

龙天羽站在长城烽火城楼上,城楼东、西对称,面阔三间,周围有廊,三层歇山顶高六丈,气势雄伟。关城四隅有角楼,高两层,形如碉堡。

远眺着连绵起伏的贺兰山,山的西端,就是西域荒漠和茫茫草原,中原的边陲所在,古往今来,多少异族与中原人的征战在此发生。

他的身后,站立着张良、墨兰、上官鸿、吴清庵、诸葛玄奇、甄子阳、端木清、韩月如几人,由于武将全部去调动兵马,准备迎战去了,唯有这些文谋和客卿跟在汉王身侧。

远远眺望,长城犹如一条长龙盘卧着,越群山,经绝壁,蜿蜒盘绕,起伏在崇山峻岭之巅,无限延伸,气势雄伟,令人惊叹。

史书记载:“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

长城最早修建于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战国七雄混战不休,无暇北顾,使草原上游牧民族得以发展壮大,不断掠夺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秦国之北有义渠和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燕国北界有东胡,当时这三国还是步兵和战车,行动缓慢,战斗力低下,日行三十里,根本就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进攻,于是开始修筑烽火台和长城防御。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险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此处陇西长城都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

龙天羽身处在历史环境中,两年下来,整个人的思想已渐渐同化,仿佛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份子,登楼眺望,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想到江山美人在手,睥睨天下英豪,心中无比开阔,感慨道:

“秦时楼堞汉家营,匹马高秋抚旧城。

鞭石千峰上云汉,连天万里压幽并。

东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