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策

第一百零四章 创立科举

十月末的秣陵,有一种秋凉荒芜的萧瑟,经过连番的战乱后,江东如同一个病愈的患者,急需要一段和平安宁的时期来恢复。

夜已深了,微微被风吹开的窗户带进来一缕寒风,扑面,高宠转辗无眠,遂轻手轻脚的支起身,将锦被朝着里侧的大乔扎紧,大乔有了身孕受不得凉,可不比得往日。

“少冲,还早呢?”大乔微蹙眉头,轻声说道。

高宠谦意的笑了笑,披衣起床道:“阿妤,吵着你了,明日我还是搬到书房睡吧!”

大乔宽容的浅浅一笑,支起身道:“不关你的事,主要是小东西不老实,刚才又被他(她)欺负了一下。”

“嗯,我来摸摸看,这是个愣小子呢,还是个野丫头,竟敢这么猖狂?”高宠一边说着,一边俯下身躯,轻抚大乔微隆的腹部。

大乔脸一红,低啐了一口,娇嗔道:“没正经的。要我说啊,一定是个男孩子,否则的话怎么会这么受折腾人,象他父亲一样!”

“说不定哟,要是个丫头的话,我一定更喜欢!”高宠侧耳贴上大乔的腹部,倾听着胎儿阵阵的脉动,心头掠过一丝惊喜与甜蜜。

虽然已经成为了一方诸侯,但从高宠的内心感受来讲,这一句话说的倒也情真意切,乱世岁月男子搏命沙场,身遭横死的机会太多了,相反倒是女子,能够相对平安的生活下去,其实,许多为人父为人母的,虽然也希望自已的孩子出人头地,但最大的愿望却是祈求孩子能平平安安的活下去。

带着一丝留恋与不舍,高宠步出房门,夜深人静是思索的好时光,白天的那一场争论让高宠倏然间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在人口、经济都不占上风的江东获得展,就必须进行大幅度的改革,而改革的第一步就应先从人事选拔制度着手,察举征辟制度在沿用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作大的改变,就很能改变鲁肃所说的三代之后人才凋零的状况。

要想赢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未雨绸缪。

无疑在各郡、县建立学校,召收学生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许靖没有实际办事的能力,必须另外任用一个合适的人选。这个人关系到江东未来的前途命运,如果是贤才,可锻造江东百年之基,如果是庸才,则将如许靖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