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明

第 385 章

来,传播度不可谓不广。

甚至连小孩都能一边玩《丝绸之路》一边讨论敦煌在哪儿!

河西走廊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

得知敦煌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拥有这么多的美丽壁画,却一直被弃置在关外七卫无人照管,不少人都生出点莫名的遗憾来:咱中原王朝自汉代起便设有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怎地现在独独少了个敦煌?不应当!

至于中间中原动荡、分崩离析的那些年,大伙选择性地忽略了,那不过是短暂的失去罢了!

反正,敦煌自古以来便是河西的一部分!

就要敦煌!

就要敦煌!

河西四郡不能三缺一!

不管这次河西走廊的开发计划能不能成,都已经有无数人开始关注河西的情况。

这股子“敦煌热”到了元宵十天长假被推到最高点。

事实上自年前起便陆续有敦煌相关的戏上演,演出地点从佛寺、道观到各个胡同的大小戏台都有。

佛家对于如何“入世”研究颇深,自唐朝起便开始面对广大香客群体搞“俗讲”,也就是由专门的讲经高手给大家讲佛门通俗故事(比如有名的《目连救母》)。

据说有次老丘经过一处佛寺,发现里头的院墙里画满了《西厢》,当场开始指指点点:“空门之中怎么可以画这种玩意!”

那寺里的老和尚还振振有词的回答:“老僧在此悟道!”

可见许多佛寺是很乐于接触新鲜事物的,不管是诗文、小说还是戏曲,对他们而言都是吸引信众的工具。

工具可没有贵贱俗雅之分,只要有用就可以了。

事实上你不俗一点,许多香客兴许还听不懂呢!

考虑到大过年的,不少人要带着家中老小要去佛寺道观拜拜,文哥儿早前便分批约见了住持和观主,与他们一起因地制宜地编故事——哦不,从经书典籍中寻找适合的故事。

搞宣讲工作绝对不能放过任何一个重要人群!

年前陆续演出的新戏与俗讲内容都颇受欢迎,尤其是脱胎于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九色鹿传说,更是成为小孩子们的最爱,连带相关的鹿王印都成为集章活动中最受喜爱的印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