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农民大明星

第七百九十六章 瑰宝《三字经》

深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

这十二个字的内容,很好理解。

“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环境的不同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彼此间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雷超在心里思索着,越是思索,越是震撼!

这个世界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柔弱,有人勇敢,有人善良,有人阴狠,有人……

人的性格相差很大,甚至是两个相反的极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等因素的不同所造成的。而人最初的本性却是相差不大的。

这样的道理,雷超之前当然也明白,只是并没有多想。

现在,这样的道理,被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归纳在一起,竟是如此的震聋发聩!

雷超喃喃的将这十二个字,一连念了好几遍,越念越是感觉,这似乎像是很早就已经存在了的圣书一般。

念了几遍之后,雷超才想起,后面还有许多的这样的三字短句,心情顿时变得更加的激动和期待。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

雷超就这样一路读下去,读的很慢,但却根本停不下来。

一直读到最后四句。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将这一部叫做《三字经》的圣书读完,雷超连续做了好几个深呼吸,却仍然无法让自己的心平复下来。

他太震撼了,这一遍读下来,虽然有些地方,他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他已经在这短短的一千余字里,看到了太多的东西。

其中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他在其中还看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以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典故。

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又比如,“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