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七百零三章 入扬州,比前宋

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听听,人生只合扬州死,如此令人拍案叫绝的诗句,足以说明扬州是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天上人间。

呃,额外说一句,“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神仙,指的是妓人,和玉人吹-箫所指都一样,文人嘛,风流的很……

朱允炆来这里虽然带了四个大老爷们,却不是来寻风流看神仙的,而是察访民情的。

自元末战乱后,扬州城死得就剩下了十八户,几乎可以说城里的人死绝了,但经过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四年的休养生息,这座城池再一次焕发生机。

扬州城对于和平的封建王朝而言,都注定繁华,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是隋朝的杨坚、杨广父子。

仔细调查下历朝历代,无论隋唐还是宋元明,包括后来的清,扬州都是繁华之地,无论这座城经历过多少苦难与痛苦。

扬州北接淮水,与淮安毗邻,南枕长江,隔江就是镇江等地,向西是大明京师,向东是泰州,又有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粮草、盐、钱、铁运输的南北运输,只要走京杭大运河,必然需要经过扬州。

唐代时期,扬州富甲天下。

宋代时期,扬州繁华之名在外。

随着朱允炆商业解禁,新商之策推行,扬州人口与日俱增,从洪武后期的十二万增长到二十五万,繁华日盛。

天亮,朱允炆便起身,喊了朱棣、解缙与徐辉祖出门。

作为江淮要冲,南北襟喉之地,扬州吸引来的人口,多是商人,尤其是朝廷正在疏浚会通河,所有人都知道用不了多久,京杭大运河就会重新贯通南北,扬州将更为繁华。

许多商人在扬州置办房产,为的就是给子孙留个家底,一些百姓也离开了乡野之地,入城做点小本买卖。

看着一早便热闹起来的城,朱允炆感觉很欣慰,径直走向一家混沌摊,要了四碗混沌,刘长阁不用管,他已经吃过了。

摊点由一妇人与八九岁大小的男孩在操持,朱允炆看着男孩端过来热腾腾的碗,不由问道:“你不上社学吗?”

男孩腼腆地笑了笑:“回客官话,先生知我家里苦,母亲一个人忙不过来,准我每日晚至社学半个时辰。”

“这是个好先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