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四百九十章 不争,便是最大的争

鲜有奇才,我与黄子澄会联名请旨,提升其为礼部侍郎,兼任国子监祭酒,同时负责戴原礼的丧事。”

黄子澄惊讶地看向郁新,嘴巴张了张,终没有说出劝阻的话。

解缙深深看着郁新,这个老狐狸是在用杨士奇来保自己身下的这群人。

杨士奇与自己都是江西吉安府人,可以说有着一层乡谊关系,且两人在政见上多次不谋而合,交往甚密。在郁新、黄子澄等人眼中,杨士奇是自己一派的人。

只不过他们真的认为杨士奇的提升与否,是由他们来决定的?

就杨士奇的所作所为,建树功劳,吏部都看在眼里,皇上也看在眼里,即便是你们两个人再压制,也压制不住杨士奇。

但解缙终还是选择了接受,不是因为交换,而是因为只凭着一封《大明二世,吾皇应勤勉于政,临朝奉天》奏疏,无法真正拔除郁新与黄子澄。

砍掉一些小枝小叶,无法撼动他们的根基,反而会让他们记恨自己。与其那样,不如卖他们一个面子,等待下一个更有利的机会。

解缙起身,什么都没有说,离开了内阁。

郁新将那一份奏疏给烧掉了,黄子澄很是不甘心,道:“我们再写一封奏疏,只谈皇上不上朝之事!”

“还有这个必要吗?”

郁新看了看桌案上的圣旨与批复好的文书,很明显朱允炆已经不是简短的批条治国,而是认真地在处理政务。

既如此,他见大臣也不会太远,继续说皇上的不是,已经没什么意义。

但黄子澄明显没有这样的觉悟,道:“此

事不宜做大,可找两三个御史发声。”

郁新摆了摆手,不情愿地说:“你看着办吧,我有些疲累了。”

山东,青州。

广袖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外建起的营寨,心头有些发凉。

耿炳文不愧是耿炳文,这个大明极厉害的防守大将,将防守做到了极致!依托民居,封锁了青州城西面的岱宗门、南面的阜财门、北面的瞻辰门,只有东面的海晏门暂无明军,也不见封锁。

但是广袖很清楚,围三阙一是兵法常见之事,“阙一”不是“丢一”,耿炳文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活着从这里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