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四百一十九章 政治正确

折腾了几千里,这个罪,堪比流放啊。”

周述敲了敲桌子,瞪眼道:“慎言。”

胡濙放低姿态,道:“两位自然一点的好,我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皇上钦点,我们三人负责宣传司事宜,若办不好,是我们三人担待。眼下即将进入太原城,我们大明日报第一版,该如何写,需选好事才是。”

周述深深看了一眼胡濙,虽说三人乃是同科进士,但胡濙成绩实在是太差,根本无法与自己与弟弟相提并论,自己是榜眼,弟弟周孟简是探花,而胡濙,只是二甲……

但令人意外的是,朱允炆竟在组建宣传司时,以胡濙为主,让自己与周孟简配合行事。

周述与周孟简最初都十分不解,论才学、论考试成绩、论家世背景,论朝廷关系,他胡濙哪一条能比得上我们兄弟?

但自京师至太原,这一路奔波,让周述改变了对胡濙的看法,此人极是能吃苦耐劳,实干远大于言谈,且极为自律,说一日赶百里,那就百里,说一百八十里,那催马如飞,连夜赶路,也要走一百八十里,哪怕是不少人都累得吐了,也只是简单休息下便上路。

两千余里,只用了短短十六日!

“第一版大明日报,自需要用心来选,不过依我来看,首版是不是需要先讴歌朝廷,赞赏建文新政?”

周述认真地说道。

胡濙微微皱眉,周述的这个想法恐怕不是个例,跟随在队伍之中的还有一些新科进士,如黄宗晦、陈义生等,他们都希望将建文帝相关的内容放在首版之中。

毕竟,第一

版极具历史价值,史学家会记住这一板,朝廷会记住这一版,百姓也会记住这一版。

赞美建文帝新政也好,写一篇辞藻华丽的赋也好,实在没文化,写几句“建文皇帝好,真的好”也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第一版中,不能没有建文皇帝的位置。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

不管合不合理,应不应该,一切服务于政治正确。

周孟简赞同周述的想法,提议道:“我认为,我们在抵达太原之后,先安置好先期到来的匠人,做好准备。至于这第一版内容,应听一听茹巡抚的看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