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四百零一章 铁铉的阳谋

杨溥的建议,丢到地上还踩了两脚,然后一弯腰,重新包装了一遍……

杨溥的方案是借助舆论压力,促使百姓趋利避害,主动移民。

铁铉包装之后,成了借助直接的军事压力,以看得见的、听得到的、想得到的军队与战争,促使百姓趋利避害,主动移民。

总体来看,杨溥的方略成本低,执行难度小,效果上弱点,多多少少有点以谋略戏弄百姓的感觉。

而铁铉的方略成本高,执行难度大,效果上更突出一些,嗯,还顺带能收拾掉一位“天王”,可以说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出师有名……

朱允炆还是倾向于花小钱办大事,可这群人就没学习过利益最大化的资本理论,解缙、郁新也觉得少点阴谋,多点阳谋更好,直接站在了铁铉这一边,就连徐辉祖也倒戈了。

好吧,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是你们的,受罪的是大头兵啊……

既然如此,那就给你们面子吧。

这样的事操作起来很容易,虽然山西都司管不到陕西去,但只需要朝廷发个话,陕西都司还不得乖乖配合。

为了将效果做到最大,朱允炆打算在山西刮一场舆论风暴,但这需要一个有力的人选。

如果放任安全局的粗人去搞舆论,估计他们会整出来一个白色恐怖,茹瑺倒是一个好的人选,可是这位巡抚大人很忙,杨溥还得给他排忧解难。

山西地方官员的能力,朱允炆又不甚了解,也不

信任,思来想去,人选还得从京师出。

“朕记得在兵部,有一位胡濙(ying)的官员吧?”

朱允炆突然想起来,问道。

铁铉略显惊讶,胡濙是今年的新科进士,排在二甲四十多名,连进入翰林院的资格都没有,给了个兵科给事中的小官。

按理说,这种名不见经传,又是新人,毫无背景,更无政绩的小人物,不应该为皇上所认识吧?

“回皇上,确实有此人。”

铁铉回道。

解缙凝眸沉思,这一幕似曾相识,杨士奇的崛起,姚广孝的飞黄腾达,杨荣的指点江山,张辅的异军突起,而这些人,都是因朱允炆“慧眼识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或占据重要位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