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百七十七章 靠颜值、玄学点状元(二更

待全部试卷收拢之后,再一起送去弥封、读卷。

这种方式,提高了读卷效率,也给了剩余贡士足够的压力。

申时尚未过半,所有贡士便已答卷,退出了奉天殿。

朱允炆摆驾回了后宫。

内阁大殿内,内阁、翰林院、六部、都察院主要官员悉数在列,针对每一份试卷给出评阅,分出一甲、二甲、三甲,然后集体决议,预选出殿试的前三名。

这些工作,需要在殿试当晚完成。

次日一早,朱允炆亲至内阁,方孝孺领衔读卷官,向朱允炆汇报评议结果。

朱允炆端坐在上,方孝孺肃然上前,行礼下跪,然后展开预选第一名的卷子,高声朗读:“臣对……”

朗读完毕之后,司礼监太监接过试卷,呈送至御案,朱允炆看过之后,方孝孺叩头退至一旁,然后是下一位读卷官,手持预选第二名试卷,下跪朗读……

读卷过程有着严苛的礼仪规制,肃穆庄重。

读完预选前三名试卷之后,便会停下来。

朱允炆听闻之后,总感觉前三行文大意还与自己所求有些差距,便言道:“再读三卷。”

此时后续的读卷官,则会拿出二甲前三名的卷子,依次朗读。

在听闻到“兴民之策,在于田产……臣窃以为,可在农桑之外,诱民富产,殖养牲畜、百物”时,朱允炆眼前一亮,没想到大明还有懂得多元化经营的人才,这不可多得,应该弄到前三去。

听过六卷之后,朱允炆心中已有计较,便挥了挥手,道:“且容朕考虑一二。”

方孝孺、解缙等读卷官施礼告退,离开内阁,到文华门外等待。

整个科举考试中,皇上真正决定的,也就状元、榜眼与探花前三名,有时候偶尔会到二甲前三名或前七名,剩下的二甲、三甲人员,完全由读卷官安排。

朱允炆看着眼前的六份试卷,这些试卷在预选出来结果之后,便已挑开了弥封,可以看到上面的名字。

若是朱允炆认为哪一篇文章好,可以马上宣旨,让其入殿对问,若合适,则点为状元,若不合适,则换一人,接着点。

点状元,对于朱元璋而言,并不是个学问问题,而是个长相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