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一千零三章 坑徒弟 (第一更)

品文物的过程,有不懂的就问。”

说完,他就走出了办公室,径直朝自己的小修复室里走去。

向南见状,也赶紧站起身来,拎起背包跟在他的身后,亦步亦趋。

修复室里依然干净整洁,硕大的窗台下,那台构造简单的缂丝织机静静地矗立在一旁,上面空无一物,显然,最近没有人用过它。

黄云轩走进修复室后,从柜子里取了一件白大褂穿上,然后戴上口罩,这才打开另一侧的立柜,从里面取出一个古董盒来,捧着它来到了工作台前。

向南将背包往一旁的地上一放,也从立柜里拿了一件白大褂套上,然后大步走到黄云轩的身后,睁大了眼睛看了起来。

此刻,古董盒已经被黄云轩给打开了,里面装着的一件纺织品文物也已经被他小心地平摊在了工作台上面。

黄云轩回头看了向南一眼,介绍道:“这是一件北朝的绞缬绢衣,不过这件文物的绢质地细腻、轻薄飘逸,应该是当时品质比较好的一种。”

向南仔细看去,发现这件北朝绞缬绢衣整体呈紫色,短身,基本呈对襟,两襟下摆处微微有些相交。两只袖子则是喇叭型的宽袖,靠近腋下拼缝处则有横向打褶。

绢衣单层无衬里,衣襟上有红、褐两组系带,用于系结。

这件绢衣的款式属于当时流行的襦,即长不过膝的短衣。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中有描述“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本件绢衣即为所述之“襦”,且同样为紫色。

早期,男女均可穿襦,既可当作衬衣,也可穿着在外。东汉以后多为女子穿着,常下身配裙(下裳)。

不过,让人惊讶的是,这件绢衣的面料上,全都布满了白色点状图案,而且,每一个点实则是一个接近于方形的白色圈。

“这个白色点状图案,实际上是通过绞缬工艺获得的,这种图案可称之为'醉眼缬'。”

黄云轩继续解释道,“绞缬又称作为扎染,是从北凉时期开始流行的。”

所谓扎染,是华夏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指的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