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零八章 专门来“为难”向南的 (更新完毕)

豆的器形和纹饰都十分精美。

除了瓷豆,实际上在历史更早的西周时期,还有陶豆。

陶豆在金陵博物院的展馆里也有。

身为古陶瓷国家级专家,向南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更何况,他要了解瓷豆,就必须追根溯源地了解“豆”这种器具的历史,早就已经对“豆”的前世今生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什么是豆?

豆指的可不是咱们如今吃的各种豆子,它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同名陶器,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在《说文解字》中说:“豆,古食肉器也”;《礼记·坊记》记载:“觞酒豆肉”;《国语·吴语》中则有:“觞酒、豆肉、箪食,未尝敢不分也”。

也就是说,豆在先秦时期是一种食器和礼器,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用来祭祀,后用于盛放肉酱和肉羹了。

豆的造型类似高足盘,上部是圆盘状,盘下有柄,柄下有圈足。

在商周时期,豆大多为浅腹,粗柄,无耳,无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制就比较多了,有浅盘、深盘、长柄、短柄、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上面有盖可以仰置盛放食物,也有方形的豆。

除了陶豆、青铜豆、漆器豆外,唐宋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豆变身为了瓷豆。不过,后来豆形器慢慢变少,其形制也逐渐被其他器形所取代,作为容器的豆似乎悄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然,到清朝时,出现了一位“好古”的皇帝乾隆爷,因此,瓷豆有一次出现了。

不过,乾隆时期的瓷豆,可以看作是对古代器物的一种复刻和改良。

至于“假腹豆”,实际上是豆的一种样式。

假腹豆的豆盘很浅,盘以下粗胖,内空,底部填实,形成空腹,腹中有十字形镂孔。

假腹豆主要流行于商代早期,到了商代晚期时,就已经几乎绝迹了。

“豆是先秦时期的一种礼器和食器……”

虽然向南不明白几位老专家为什么会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但他也没耽搁时间,很快就将这个问题回答得一清二楚,回答的内容,甚至还超出了问题的本身。

这让围观的那群青铜器修复师们既高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