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 327 章 突破口

夕达英是她的亲生儿子,夕显贵的幼子,论理继承不了父亲的土司职位,最多被分到几个寨子。

她后知后觉地领会到了程丹若的暗示。

假如赤韶变成赤江的继承人,她岁数小,姑父代管几年再正常不过,等到年纪大了,就让夕达英入赘。

届时,夕家地盘扩张了一圈,自己儿子也不必看长兄脸色。

夕显贵见她露出笑容,晓得她回过味来了:“你就听程夫人的,明天就去一趟赤江,把韶儿带回来。”

“我知道了。”赤香点点头,少时,又问道,“大夏不会让我们白得这么大的好处吧?”

“这是必然的。”夕显贵慢吞吞地说,“咱们要这份好处,就得出兵。”

赤香征询地看向他。她知道,夕显贵先前半点不想掺和,可现在又不一样了。

果不其然,只是略微思考,他就做出决定:“叫达勇去吧,让他挑些人。”

--

程丹若找到了对付赤江的突破口,转而筹备大夫的事儿。

之前,她往贵州各府送了信,邀请各地懂医术的大夫、儒生前往安顺义诊,报销车马费。

——对,不止大夫,还有儒生。

常言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读过书的人,不少都会研究一二医理。

譬如谢玄英,他完全不算是大夫,可也读过医书,知晓阴阳五行,湿热虚寒,说起药理也头头是道。

所以,懂医术的儒生真不少,其中又分为有功名和没有功名的。

有功名的,不好意思,多半都在外上班,留在贵州的以没有功名为多,有的是考不上,有的是家贫,无力负担学业,只好当大夫补贴家用。

程丹若开了条件,表现优秀的,她会写信举荐给府学。

说是举荐,府学还能拂她的面子不成?

兼之给车马费,到安顺包食宿,没什么后顾之忧,许多儒生都决定试一试,骑着驴,披星戴月地赶往此处。

数一数,竟有十余人之多。

其中五人是清平书院的学生,由富户同学一块儿捎来,他们都是王学子弟,听说能有机会效仿阳明先生,教化蛮夷,二话不说就决定过来,山长也十分支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