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妻薄情

第 229 章 小人物

石头脑袋圆圆的,闻言懂事地说:“娘,我不读书,我跟爹种地。”

“傻儿子。”彭万年摸着他圆滚滚的脑袋,“你要读书认字,这样才有出息。”

他们夫妻在此达成共识,便有意打听大同府什么地方的义学比较好。

彭万年舍了一肉包子给路边的货郎,他就好心提点:“大同的义学不多,一般不收流民,不过嘛……”

他看着高壮的彭万年,认为应该多多交好,便说:“我给你指条明路,我大姐嫁到了小河村,他们那儿有个义学,不收束脩,是小河村的人就能念,是知府夫人出钱开的。”

彭万年心头一动,又塞过去半包腊肉:“兄弟,能仔细说说不?”

“嘿,上路。”货郎抓块腊肉塞进嘴里,咀嚼片刻,才说,“不过,你们就这么去小河村,人家可能不收,不如去旁边的槐花村。那边荒田多,现在指不定肯收人,只要出一点钱,就能去小河村的义学。”

彭万年又打听了流民怎么入籍,问清楚槐花村的位置,心里慢慢有了主意。

他们直接进城,第二天,彭万年就塞钱给衙役,进了府衙。

流民入籍有两种办法,一个是获取本地里长的认可,先安顿下来,户房的人会定期走访下头的乡里,到时候再登记入籍。

另一个是在城门口的登记点,胥吏登记后就会拉走,至于被分配到什么地方,就完全看运气了。

每天登记的村子是不一样的。

彭万年为了石头读书的事,并不想碰运气,打算去府衙试试。

衙役收了辛苦费,没为难他,指了去户房的路。

彭万年又向他打听:“我是来投亲的,不知道能不能……”

衙役会意地笑笑:“你运气不错,今天负责的是郑户书,他比较好说话。”

彭万年懂了,这就意味着可以塞钱解决。

他谢过提点的衙役,小心翼翼地进入户房。

郑户书抬起头,皱眉道:“什么人?”

“大人,”彭万年弯低腰,尽量让自己的体型看起来没有太多威胁,“我是从河南投亲的。”

郑户书不耐烦地说:“衙门不负责找人。”

彭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