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罗马

第三百九十二章 颁布官位品级制

众大臣和武将们对秦东所说与他们有利益关系的事情很感兴趣,一个个都伸长脖子、竖起了耳朵听着,只见秦东说道:“前些天朕召集武将们商议,在军方推出了军衔制度,想必诸位也是知道的,现在朕又给官员们推出官位品级制!”

所谓官位品级制实际上就是九品官人法的延伸,九品官人法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把人物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北魏时,每品各分正、从,第四品起,正、从又分上、下阶,共三十等。唐、宋时文职同北魏,武职三品起分上、下阶。隋、元、明、清时文武均同,留正、从品,无上、下阶,共十八等。

在曹魏时期,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用陈群的建议,采用了九品中正制选官,于是九品中正制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

九品中正制选官首先要设置中正,这个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

第二步就是要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品评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家世,二是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品德评语。魏晋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3、定品: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

第三步就是要将品第结果上报司徒府批准。

九品中正制的目的是为朝廷选拔人才,与之前的察觉制和后来的科举制的目的相同,而并非是对所有现有官员进行评定品级,所以秦东所说的官位品级制是与九品中正制不同的。

众大臣听了这个官位品级制一时间不明白这个名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没有人出声。就等着秦东继续往下说。果然,秦东又继续说道:“前些天我们进行了朝廷政治体系改革,将朝廷各机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