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

第二十八章 柴与学校

武勇,但带兵和武勇是两回事,他能当陷阵勇将,可未必能带五千人长途行军打仗,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办法就是给他们进修,通过课堂学习提升他的眼界,帮他补全一些知识层面的空白或缺陷,提升成长速度。

邵树德最初靠自学外加讨论,后来层级高了后,这个方法行不通了,就只能请教张彦球、诸葛爽等人。尤其是诸葛爽,教了他太多东西,可以说是亲手将他从一个军将的层级提升到了大将的层面。

将门世家,将这些知识敝帚自珍,但自己不能这么做。人才的匮乏,始终是困扰自己的一大问题。因此,讲武堂的设立就十分必要了。

讲武堂之下,还将设附属的朔方县、夏州两级武学。县武学拟招收五十人,以十岁左右的孩童为主,由文教谕教授读书习字的同时,还有武教谕对他们进行基础的军事训练,让其习惯军旅氛围。

五年学习期满后,可进夏州武学,再学习五年战阵、后勤、治军等高级军事知识,同时骑马、射箭、枪术等科目要考核合格,优异者直授队正,一般的授予队副。

县武学最近已经招收完毕,五十个孩童,大部分是家里困难饭吃不饱被送过来的,甚至还有不少孤儿。

几个读书人做文教谕,教他们文化知识,不需要多厉害,能粗通文墨即可。武教谕则由几个伤退下来的老兵担任,按照小孩子的身体情况适当降低训练量,保证他们健康的同时也能打下点基础。

州武学目前也不会闲着,大概招了二十来个军中子弟,十四五岁的年纪,半大少年。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耍枪弄棒,箭术也还凑合。接下来他们将学习五年,不仅仅是个人技艺,还有战阵知识。

讲武堂三级体系,目前还处于筹建、完善状态,邵树德亲任总办,幕府行军司马吴廉、铁林军判官陈诚担任会办。过了新年就正式开学,邵某人希望这能成为定难军未来重要的军事人才来源。

不知道河东、河南、河北的将门世家听闻后,会不会痛斥自己将他们秘而不传的屠龙之技给扩散了。但无所谓了,老子就是要这么搞,你们大军头套小军头,我没那么多人才来投奔我,那么干脆自起炉灶,自己弄一个系统,不信比你们的差。

这事他会一直盯着。宋代搞中央、州、县三级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