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1941

第八百二十五章 靶机

不还手也不改变航向,当作靶机让德军飞行员打也办不到。

不过尼尔斯上校的目的,也并不是真的就要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指挥官,他当然知道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尼尔斯上校这么做是另有打算,他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营造一种气氛,就是德空军有能力将每一队敌机都拦截住的气氛,然后吓住俄军飞行员让他们“知难而退”。

尼尔斯上校的这种想法是对的,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战。

如果分开拦截的,虽然能将其中一队尽数歼灭,但另外两队就会毫无顾忌的飞往目标......这是兵家大忌,至少也要有几架飞机去骚扰他们使敌人紧张、慌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出错,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敌人的战斗力降到最低。

事实证明尼尔斯上校是正确的,因为有相当一部份“伊尔2”攻击机在德军战机的骚扰下匆忙将火箭弹发射出去,虽然他们是有经验的算得上优秀的飞行员。

这种感觉只有真正驾驶“伊尔2”攻击机的飞行员才能体会:德军战机一架接着一架的将己方战机击落,就像点名似的,没有人知道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自己。而他们只需要将火箭弹发射完就可以掉头逃离这片区域,甚至还没人能谴责什么......因为在黑夜中谁也不知道谁是乱打的谁不是乱打的,火箭弹上没写名字,就算写了名字也会因为爆炸烟消云散,谁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飞行员没有瞄准。

于是,只需要向上级报告一声:“我已经瞄准!”然后“嗖嗖嗖”的将火箭弹打出去......掉转机头走人,就安全了。

他们甚至不需要返回**才“安全”,只要一调转机头,德军战机就不会以其为目标,傻瓜都知道应该拦截那些还没发射完火箭弹的飞机。

于是,有许多火箭弹实际上是狠狠的砸在了苏空降兵的阵地上。

不过这都是后话。

负责指挥“伊尔2”机群的加夫里尔少校远远看到几架战机的身影从星空上掠过,于是就下令:“注意,敌机拦截!敌机拦截!**手做好战斗准备!”

**手马上就紧**来。

就像之前所说的,“伊尔2”攻击机的好处就是有一定的空战能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