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

第三百零八章 西军新杰

宋西征军行辕。

这里本是西夏灵州州府衙门,作为夏国第二大城市,灵州的州府衙门自然是非常地气派,大厅很大,地上铺着西域来的地毯。连日阴雨,天色晦暗,即便是大白天,厅里也点着蜡烛。

一大群士子正伏案奋笔疾书,在大殿的四周,维持秩序的小吏们大气也不敢出一口,如同木雕一样看着这群参加殿试的士子,生怕出半天声音打搅了他们。

大殿里静得可以听到外面淅沥的雨声,偶尔有人轻轻地磨墨。这声音惊动了主考官余良,他抬起头严肃地看了众人一眼。

天承朝特意为夏地开的恩科已经进行了三天,这是最后一天的殿试,看得出来,来参加考试的士子们都很紧张。十年寒窗,成败就在今朝。

当然,最不紧张的就是正坐在侧殿中的杨华,他这次是居了心要将所有来参加考试的士子统统录取,以收夏地读书人之心。至于眼前这场考试,不过是走个过场,排一下名次。

这次科举,杨华并不仅限于灵州一地,他贴出榜文说只要是夏地的读书人都可以来参加。消息一出,整个西夏都轰动了。不但杨华的占领区,连远在兴庆府的士子都跑过来了。参考人员总数达千人之巨,据说,到现在还有人在赶路。对此,杨华也莫可奈何。

一千两百三十二个考生,杨华计算了一下,靠这些人,管理整个银川平原应该有富余。一想起当初在太原时自己手下只有寥寥数百个文吏,他不禁感慨,夏地英杰尽在我囊中也!

实际上,整个西夏的知识杰出此刻算是同杨华一条心了。杨华这一手直接挖掉了西夏的上层建筑,不可谓不狠。

在古代,知识可是一种奢侈品,能读书的人家境都不会很差,至少是个小地主。封建中央集权制,政治结构扁平化,统治国家还真得靠这些中小地主。

“赵行德这个主意出得漂亮,这家伙还真是个宰辅之才啊!”杨华暗道。

他甚至琢磨着一旦拿下银川平原和河套地区,就将夏地交给他管理。

“杨大人,在这里坐着憋气。”坐在下的一个军官不住抓耳挠腮,好象很不自在的样子。他身材不高,但块头极大,长着一脸钢针般的络腮胡,看起来煞是威猛。

杨华将思绪收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