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第六百七十二章:真相(第一更)

来说,依靠求和和委曲求全来讨要粮食并非是良策。

巴图蒙克此来大明,看似是选择了第一种,实则却不是。

叶春秋在光脑中搜寻到的是,在这正德六年开春,巴图蒙克率使臣来朝,无礼过甚,最后含恨而去,不久,鞑靼部火筛,也就是巴图蒙克的儿子率蒙古七万户袭宣府,宣府猝不及防,七城失陷,被掠去人口、畜生、粮食无数,巴图蒙克乃还。

也就是说,在历史之中,巴图蒙克选择了第二种方法,也就是蒙古人最耳熟能详的抢掠,只有抢掠才能度过危机,他们的老祖宗就是这么干的,而且干得还算不错,可是如何抢呢?这显然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大明边镇防备森严,尤其是在蒙古遭遇灾荒的时候,各镇的关隘几乎是陷入了全天候的战备状态,也就是说,被抢怕了的边塞几乎发现了一个定律,那就是蒙古人只要遭灾,就肯定要干一票。

这个时候,巴图蒙克陷入了一个可怕的危机之中,能抢到倒也罢了,可若是没抢到,还损兵折将,之后再发生饥荒,那么刚刚统一的各部肯定人心浮动,一旦如此,刚刚统一的大好局面也就彻底土崩瓦解了。

巴图蒙克不愧是中兴之主,于是他一拍脑壳,计在心头,于是,一场完备的抢劫计划开始,一方面,他做出了议和的姿态,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甚至亲自入关前来议和,这就使大明君臣的戒备降到了最低,另一方面,他命令自己的儿子厉兵秣马,做好袭击宣府的计划,只要自己一谈崩,便立即密使人告知磨刀霍霍的火筛,在自己刚刚自宣府出关之后,立即与火筛会和,在宣府狠狠地干一票大的。

这确实是个十分详尽的计划,当大家都认为巴图蒙克来朝,是因为迫于无奈想要议和,而放松戒备的时候,谁会想到,蒙古铁骑已经做好了周全的准备,发动一次袭击呢。

巴图蒙克显然对大明君臣的心态拿捏得非常准确,他知道大明君臣的自大心态,总是自我感觉良好,因而一旦自己表现出了一点诚意,便自觉得大明的威德震慑住了蒙古人,随即真心开始围绕着这一次接待巴图蒙克转了。

所以某种程度来,巴图蒙克这一趟来,就是来撕逼的,他根本就不想议和,他要的就是胡搅蛮缠,将大明君臣狠狠地羞辱一通,然后扬长而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