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成皇

第七十九章:儒将风度

听见,官军一到晚上,鼓角号起,人喊马嘶不断,百姓们都缩在家中互相议论,谁也不知道这位新来的陕督带来了多少官军。

两日以来,在潼关一带哄传新任陕督已离开绛州,但具体去哪也没人知道,孙传庭到底是什么时候来,就连地方官绅也全然蒙在鼓里。

在众人之中,仅有前任的陕督汪乔年事先得知。

汪乔年会事先得知,这还要和崇祯临时的一个决断有关。

本打算“令传庭杀乔年以慑三军”的崇祯皇帝,事后才知道孙传庭与汪乔年原系至交,这才临时改变主意,下旨将原陕督汪乔年降为潼关兵备道,戴罪立功。

其实这并非是崇祯皇帝体恤人才,根本就是害怕孙传庭成为下一个左良玉,不听从朝廷号令而使的安抚之策。

崇祯对孙传庭不放心。

实际上,除了贴身的太监王承恩和周皇后以外,余的所有人他全然不放心,包括正在南阳私自成军的朱由桦。

崇祯皇帝将七省兵事全部交托于孙传庭一人之手,这是无奈之举,也怕后者会仿效左良玉,不听从号令。

所以崇祯朝令夕改,自扇嘴巴,下旨使汪乔年戴罪立功,也有你孙传庭若犯事,朕必杀汪乔年的威胁之意。

之前崇祯是密令孙传庭杀汪乔年,这才有了这回的明旨降汪乔年为兵备道。

若崇祯之前是下圣旨杀汪乔年,无论如何后悔,他也断不会改变主意,这是他身为大明皇帝那有些畸形的自尊心所致。

以明旨此为掩护,也能让这位皇帝继续堂而皇之的坐在龙椅上,忘却先前给孙传庭的密令,保全着他仅剩不多的尊严。

已降为潼关兵备道的汪乔年虽早有所料,但仍免不住有些失意,还不知道自己是因孙传庭而捡了一条性命。

孙传庭在来之前,叫他把道台衙门的大堂和签押房腾出来以备急用。

面对这位故交的命令,汪乔年不敢怠慢,安排好事务后,这才赶快换上四品文官服,骑马奔出潼关西门。

才走了四五里路,碰见了驻扎在通洛川和金盆坡各处的几位总兵,众人相见之后,一同赶往十里坡,下马迎候新总督。

看着愈来愈多的出迎文武,人群中的汪乔年有些唏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