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清王朝

第四百三十三章 怎么来的,又怎么走了!

在于中传信到北京的那一段时间内,由于没看到清军在规定的十日期限内赶到穆扎法尔布尔,马尔伯勒只好放下“架子”,自己带兵赶到了阿散索尔。而他到达之后,于中却没有理会他们,任由他们在阿散索尔城外驻扎。虽然这期间马尔伯勒不住挑衅,连挑战书都送给了于中十多张,而且,在这期间,马尔伯勒还让联军大肆在宣扬他们俘虏了大清帝国的皇子和公爵的事情,再加上他们趁着于中按兵不动的时候派出大批的使者去交好各地的势力,结果,许多本就在中国人和欧洲人这两方势力间摇摆不定的印度土王又一次开始倾向于西方人。这些势力本来就曾与欧洲人组成过联军,只是因为于中从缅甸回来,并且一回来就大开杀戒,使得不少人又想起了以前清军的厉害,纷纷驻足观望。可是,这一回,清军连皇子都被俘虏了,由于知晓清朝是一个统一的皇朝,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所以,许多印度人都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于中就只有挨打而无还手的可能,几乎是陷入了必败的结局。再加上马尔伯勒不断的派兵挑衅,于中却只是稳守不出,这又让许多人以为于中是怕了欧洲人。于是乎,马尔伯勒发出的组成欧印联军的邀请得到了众多印度本土势力的响应,甚至连于中背后的孟加拉邦也再一次出现了叛乱,几伙贵族被加尔各答的联军蛊惑,竟意图趁着于中无法后顾的时机染指达卡!

在这种情况下。于中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结果,刚刚从缅甸进入印度地湖广援军有事做了。要知道,清廷本就最重军功,有的武将为了能够升官发财,甚至不惜屠杀百姓冒充军功。而印度的富庶早在当年于中侵入这里,并且朝京城送了价值数千万两银子的各种珍宝之后就已经闻名华夏。这些湖广来的将士们此次虽说是作为于中的援军来的,可他们之中更多的是为了能够趁着这次地机会发一笔大财。嵩祝当初在湖广遴选各部士兵的时候。各部将士为了这么一个机会,发生火并、打得头破血流的可不在少数!本来,那个嵩祝打听到于中的军纪甚严,若是犯了事儿,上到大将下到士兵都有可能会被于中问也不问的就给杀掉,所以,从大军开拔之日起便不停的告诫自己手下的人要老实,千万不要惹祸儿,免得出师未“发”身先死!可是。他却没想到,湖广大军刚到印度还没几天,于中就给了他们送来了一缕“天纶之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