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清王朝

第四百一十八章 “联合**”?

刚过完大寿没多久就遇上这么一个烦心事儿,康熙的心情可想而知。不过,也正是因为刚刚过完大寿,康熙也不愿意马上就搅出什么事来,尤其是在北京这片地方。所以,他最终没有把自己的儿子拉出来整治,只是让人把那件诈取民地的案子以赔偿的手段给安抚了下去便算完事,并且还狠狠的警告了一下那些勋贵功臣和朝中的官员。可是,康熙却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时的放纵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那些出身八旗的勋贵们,如果不去从事某些生意,又如何能过得上奢华的日子?可什么生意又能比得上买地卖地这么简单?而且,这些勋贵们的身份摆在那里,也不用怕什么人敢去故意找茬。虽然有康熙的警告在侧,可是,这也不过是使得这些人的手段更加趋向于隐蔽,更加不易被人发现罢了。而且,由于北京的勋贵官员实在是太多,光是北京的地皮已经不够分配,再加上为了不过份惹人注目,所以,这些人的生意在不久之后也开始朝着京城周围发展,譬如:天津、保定一带。而就在这些人将生意洒向直隶各地的同时,胤禩也上书给康熙,言明了引满洲八旗勋贵入关以对抗中原商贾的建议。而也正是因为这条建议,使得事情开始朝着一个更坏的方向发展开来。

因为,一向被皇室冷落在满洲的奉天诸王和那里的贵族,以及那里的八旗中人,早就已经跟大清皇朝的统治者们不是一条心了。

虽然,他们要听康熙的命令,虽然,他们也很垂涎关内的生意份额,虽然,这些年来他们也锻炼出了一些生意头脑,可是。事实是,从一开始,这些人的合作伙伴,就是于中、马德几人和大批的晋商。这也就是说,胤禛意图引以为臂助的“满洲财团”,即便是在莫睛等人已经将手撤出满洲地今天,也依然要受到晋商们的影响,而且。由于一开始就属于从属地位,只是在每年年关的时候等待分红,所以,这些人的生意头脑对关内的商贾们来说,差劲儿的要命。所以,即便是要单干,这些人也几乎是要从头做起!不过,尽管如此,这个“满洲财团”的人还是非常高兴的接受了大清皇帝地“征召”。毕竟,人往高处走!财富对于某些人来说。永远都是不够用的。既然有朝廷撑腰。又自认为已经有了许多做生意的经验,就算跟那些晋商们翻脸又有什么可怕的?虽然康熙也对这些满洲出来的家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