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清王朝

第二百零二章 朝鲜

理藩院的前身是皇太极所设的“蒙古衙门”,专管归附的蒙古族,后来,随着清朝的疆域进一步扩大,理藩院成为统管内、外蒙古、察哈尔、青海、西藏、新疆以及西南地区土司各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同时还兼办与外国通商及外事交接事务。权力之大,几乎就相当于现在外交部、民族事务部、商业部的综合。

本来,在顺治年间,理藩院的地位还低于六部,理藩院尚书、侍郎都是兼任礼部官衔,定为“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或者“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十八年,顺治认为理藩院管外藩事务,责任重大,附属于礼部不合适,便下谕此后理藩院不必兼礼部头衔,于是又改称理藩院尚书、理藩院侍郎。并规定理藩院“官制体统”与六部相同。理藩院尚书可参预议政之事。

理藩院具体的职掌,第一、掌诸藩部王公、土司等官员的封袭、年班、进贡、随围、宴赏、给俸等事,并派遣该院司员、笔帖式等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管事,定期更换;第二、办理满、蒙联姻事务。皇帝下嫁公主,一向都是由宗人府会同理藩院办理;第三、管理蒙古各旗会盟、划界、驿道及商业贸易事;第五、修订惩治少数民族的法律,参加审理刑名案件。理藩院驻各处司员,参加对该地区民族案件的判决。凡判流放罪以上者,均需报理藩院会同刑部或三法司审定执行。第六、掌管部分外交、通商事务。

康熙让费老头出任理藩院尚书,本是因为他觉察到与海外各国的交往的重要性,而整个清廷,像费老头这种“资格”的人,除了于中和马德两人之外,再无一人。而且他也比较重视费老头的办事能力,再加上几年来费老头几人与蒙古各部藩王也比较有交情,所以,由费某人出任此职,便于进一步拉拢蒙古各部与清廷的关系。至于理藩院所具有的多项大权,他倒是并不怎么在意,理藩院事实上的事情并不多,一般也不大,而一遇到各族之间的大事,就用不着一个理藩院尚书单管了,那得他这个皇帝亲自出马。

不过,康熙没有想到的是,费老头这个理藩院尚书上任后的头一件事,居然会是找上朝鲜!事实上,朝鲜虽是清廷的附属国,却一向不被视为理藩院管辖的范围,不过,费老头这么做,却又说不上越权!

……

朝鲜对清廷,从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