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

第六百四十二章:震动

去的!”

杨一清苦笑,杨廷和说的没有错,这种事,绝不是一句怂恿说的过去的。你可以说恶贼怂恿了数百人,也可以说奸党蛊惑了数千上万个无知百姓,可是你非要说,有人忽悠了上百万人抗税。这个理由实在苍白。

杨廷和不由苦笑,道:“看来,还是你我失策了。”

失策二字。其实并不过分,其实一开始。杨廷和和杨一清就远远低估了新政的影响,在他们看来。所谓新政,不过是一群商贾得利的玩意罢了。一群商贾,又能玩出什么花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死你,至于那些和商贾有牵连的新政官员,只要朝廷痛下了辣手,自然而然,能摧枯拉朽,一个重税,就可将所谓的新政打趴下。

所以从一开始,杨廷和和杨一清就自认为自己的敌人是徐谦,是徐谦为首的一群商贾和官员集合体,为此,二人做足了准备,他们准备了官军,一旦商贾想要异动,就立即弹压,他们准备了巡官,哪个官员敢和朝廷唱反调,就立即查办。

这些手段,可谓万无一失。

只是二人又哪里懂什么新政,新政推行之后,受益的又何止是商贾和新政的官员,那数以百万计的工匠和学徒,就算是最底层的脚力,都通过新政大大的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这些人的成分有绝大多数是流民,也有相当多的佃户,他们本就是大明朝最底层的人物,在从前,他们绝对想不到,自己竟能养家糊口,竟能给婆娘添置有花色的新衣,让自己的孩子,想办法在学堂里学习。

其实对他们来说,他们才是新政最有力的支持者,士商们就算没有新政,照样可以锦衣玉食,照样有仆从照顾,照样鲜衣怒马,新政的官员就算没有新政,照样还是他的老爷。而这些人,一旦没了新政,一旦工坊统统倒闭,难以维持,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他们可能饿死街头,可能继续沦为流民,饥寒交迫,运气最好就是回到乡下去,租种几亩土地,饱半年饿半年。

因此,根本不需要怂恿,只要他们这些人,将来可能不能做工,这些人就会毫不犹豫,成为抗税的主力。

杨廷和和杨一清此时,只能用惊愕和恐惧来形容。

上百万人的事实在太大,大到连他们此时此刻,都不知如何是好。

这也难怪,嘉靖连夜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