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

第六百三十五章:贸易自由

。如果大明能够得胜,这就意味着。将来的海贸会更加顺畅,他们的商品,就能更大规模的通过海路安抚使司倾销出去,另一方面,一旦战争开始,那么大量的商品就要通过战争消耗掉,消耗的越多,市面上对商品的需求就越多,比如刘瑜,他有三座船坞,生产的都是海船,一旦海战,那么海路安抚使司的订单,必定要继续增加,而且他在天津制造局的几个火器工坊的拥有工坊,大量的火器,也将消耗。

这一次朝廷对鞑靼人大动干戈,刘瑜就从中尝到了巨大的甜头,无数的火器和刀剑、被服、帐篷在边镇的大军消耗掉,同时带给刘家的,是数不清的钱财。

刘家的思路,已经逐渐改变,这当然牵涉到了他自身的利益,他从前读书时,所谓好战必亡的道理,早就丢进了爪哇国,什么都是假的,真真切切的利益才是真实。

不只是刘瑜,几乎所有人一面倒的支持继续清缴‘倭寇’。

他们之所以咬死了这些西班牙佛朗机是倭寇,是要规避掉一个问题,就是朝廷。

假若这些人不是倭寇,那么要动武,就必须通过朝廷决定是否动兵,而现在朝廷在鞑靼大动干戈,显然不可能南顾,更不可能随意动粗,就算是动粗,没有几个月,乃至一年半载的争论,也不可能颁布讨伐檄文。

可是假若咬死了他们是倭寇,按照朝廷的规矩,直浙总督就是奉命平倭的钦差,总督倭寇事务,完全可以便宜行事,直接派兵进剿,到时候回过头知会一声朝廷也就是了。

至于海路安抚使司,更是负责藩国安抚事务,也有足够的权利配合总督衙门行事。

而且,这些西班牙人的行径,和倭寇确实没有多少分别,至少对朝廷来说,他们的性质就是倭寇。

如此一来,所有的麻烦都可以规避掉。

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徐谦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对刘瑜道:“刘先生说的好,若是放纵这些倭寇肆虐,今日他们袭扰大明藩属,明日迟早又要袭扰我东南三省,为未雨绸缪,本官决心进剿。”

既然决心进剿,那么就必须行动起来,王艮那边,已经打好了招呼,明报立即发出文章,大明诸多藩属国,已经出现大量倭寇,疑似是倭寇的残余,在东南被肃清之后,已经开始为祸藩属各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