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

第三百五十二章:腾飞

真腊商贾用半生的汉话道:“一匹多少银子?”

“现在的时价是三两五钱银子一匹。”

三两五钱,这明显是坑爹价。在宁波,能卖一两五钱就阿弥陀佛了,只算是低端消费品。

可毕竟是工坊中出产的货品,这个时代。大规模的生产极少,大多数人,都还处在自给自足的水平。什么叫做自给自足?说穿了,就是粮食是自己地里种出来的。衣衫,也是自家女人纺出来的。

农家妇女纺织。一方面没有先进的织机,这就造成了拉出来的棉线往往不均匀,而由于乡妇并不是专门的织工,都是半路出家的和尚,指望她们能织出什么好布出来,那是痴人说梦。更不必说,给布匹上色几乎是奢侈,就算是想上点色,也没地方专门为她们这十几尺布去专门配料。

这便是优势,固然这个时代的纺织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可是工坊出品的织布,比之世界各地的布匹来,绝对是宣纸和草纸的分别。

三两五钱一匹布,固然是贵了一些,可若是贩卖回各藩兜售,却也不必担心销路,毕竟这世上除了能买得起奢侈品和连饭都吃不上的,还有一个固定的群体,虽然穿不起绫罗绸缎,手里却还有几个余钱,几个商贾热切讨论起来,他们这种小商贾这一次运气并不好,运来的犀角、香料和一些特产并没有卖到高价,丝绸、茶叶和瓷器又竞价不到,此时此刻,若是空手而回,虽然不至于折本,可是利润依旧远远低于自己的预期。

而这些布料,显然可以作为丝绸的替代品,毕竟手艺精湛,色调也是鲜艳,若是运一船回去,就算四两银子兜售,怕是也不愁销路。

“诸位可有意愿吗?若是有意愿,想进多少货物尽管直说,只要付了定金,海路安抚使司立即去宁波下单,很快就可以将货物送来,实话和你们说,这松江布可紧俏着呢,方才便有几个商贾瞧上了……”

“你们有多少匹?”真腊商贾终于心动了。

伙计笑道:“客官要多少,我们一个月之内,就能供应多少。”

“好,来五千匹。”

有人打头,其余人自然也不再犹豫,商贾都是目光敏感,立即察觉出这里头有大大的生意可做,其余人道:“我来一万匹,只是不知你们有什么花色?”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