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

第三百九十六章:功在千秋

李时向王康许诺了什么,怕是连徐谦都不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王康站出来作为这压垮毛纪的最后一根稻草。李时所许诺的东西,一定非同小可。

这是一个交易,要嘛跟着我混,我给你功名利禄,若是不肯,就让你身败名裂!

毛纪冷冷一笑,这笑容中,饱含了对王康的鄙视。

只是鄙视有什么用,与他为伍的人,哪里可能会是道德君子,这世上有的是墙头草,更别提是在这庙堂了。

毛纪淡淡道:“事到如今,老夫无话可说,徐侍读不是有事相求吗?不妨直说吧。”

徐谦道:“据闻毛公在正德五年时曾任户部侍郎,曾负责过造作事务?”

大明设织造、造作,虽然某种意义上,这些专司制造的工坊多有太监负责,可是钱袋子却都捏在户部手里,比如毛纪任右侍郎,就曾整顿过造作局,并且成效颇好,尤其是京师的一处造作局,被毛纪整肃之后,就曾大放异彩,那一段时间,这个专司供给兵器的制造局在边镇的丘八们眼里成了香饽饽,许多武官指定要求自己的兵器、铠甲从这个制造局里供应。

毛纪并不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相反,他是个干才,他的不幸应当来自于他的地位,明明是个人才,结果却在一个与自己能力不符的地位上,最后陷入了偏执,落到今日的下场。

就如某人在知府任上,或许能名扬天下,能把一府的事务打理的好,可是若把他放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或许就要悲剧一样。

毛纪在户部侍郎任上,曾经针对制造局进行了几次破天荒的改革,比如为了保证兵器质量,特地在各边派遣了人员,若是兵器出现问题,让这些人员进行汇总,再送回京师,对那些不负责任的工匠进行处罚。

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事,因为虽然大明朝的兵器制造为了保证质量,要求工匠将自己的姓名刻于兵器之上,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寻到相关责任人,只不过这种所谓的制度看上去很高明,其实用处不大,尤其是在大明朝中后期,根本就没有人追究这样的事。

而毛纪所采取的办法不同,从以前的被动等待问题发生,到主动去寻找问题,并且推行了适当的奖惩制度,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毛纪眉头微沉:“这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