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风流

第二百九十七章:天子出题

也无伤大雅。可是到了嘉靖手里头,明军的战斗力已经不堪忍睹。糜烂到了骨子里,所以某种程度来说,必须拨乱反正,否则就要出大事。

因此所谓的帝王心术也需因时制宜,也需应地制宜,假若徐谦这篇策文送到了太祖御前,太祖皇帝必定会深以为然,觉得写这策文的人很有实学,然后……然后直接一道旨意下去,把徐谦剁成肉酱。

这并不是因为太祖皇帝不需要徐谦这样的人才,而是官军只是政治的一部分,而太祖皇帝需要提倡忠勇,忠勇是太祖皇帝的政治正确,有个家伙敢质疑他的政治正确,不砍你砍谁。

同样的策文送到英宗或者孝宗皇帝手里,当然还不至于让徐谦有剁成肉酱的危险,毕竟到了这二位皇帝老子手里,已经没有必要用过激的手段来树立威信了,可是徐谦的前程怕也有限得紧。这是因为英宗和孝宗已经相信了这一套理论,皇帝都信了,你跑出来说不信,这不是找死吗?

可是到了嘉靖手里,一方面,嘉靖绝顶聪明,不相信这种陈词滥调;另一方面,现实已经不容他继续提倡这种空话、套话。嘉靖的政治正确已经从空话、套话转化成了实际,说再多已经没有用,为了帝国的稳固,就必须进行改制。

徐谦的奏书恰好对了嘉靖的胃口,这也是嘉靖对徐谦如此信重的原因,他信重徐谦,不在于徐谦有什么超前意识,而在于徐谦总能与他的政治正确不谋而合,说穿了,大家的利益方向一致,再加上私交良好,最后才给予了无限的信任和足够的圣眷。

嘉靖眯着眼,抬起眸来慢悠悠地道:“策文都很好,朕受益良多。”

这就是一句空话,不过空话这东西显然是嘉靖的特长,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嘉靖是一个高明的政客,高明的政客最擅长瞎扯,吹得天花乱坠,然后……然后该干嘛还是干嘛,你若是被政客糊弄了,那不是你倒霉,也不是你蠢,而在于你对政客有误解,不晓得人家就是靠嘴巴吃饭的,往往吹嘘了十分,能给你做做样子,那就算对得起你了,你还想怎样?

贡生们都面露喜色,对于他们来说,今日的殿试显然是一次不凡的经历,亲自面圣,得到陛下嘉许,这是何等光宗耀祖的事。

嘉靖又道:“国家抡才大典,而诸生脱颖而出,朕能得尔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