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刘珂传

第四十九章十胜十败

,更是四世三公之后,身兼大将军,坐拥并,冀,青,幽四州,钱粮充足,恐不能相抗!”

曹操看了这懦弱的文官,心中暗骂,刚要说话,却听郭嘉已经开口。

郭嘉站出道:“丞相需战!自黄巾起义以来,群雄并起,数年间丞相伐袁术,诛杀吕布,奇取河内郡,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天下诸雄也不过只留徐州的刘备,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益州的刘璋还有关中诸将。天下之势取决于丞相于袁绍之间!一战击败袁绍便可一统北方!”说完看着那悻悻而退的文官,眼中尽是不屑。

曹操听后站起身来,在床前走动,心中暗想袁绍家底厚,兵多粮多,但却遇事迟疑,一战决胜或许可以扭转乾坤。

郭嘉见曹操下不来决心于是道:“公有十胜绍有十败!”

曹操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问道:“奉孝请讲!”

郭嘉道:“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丞相“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丞相“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丞相“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丞相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丞相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丞相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丞相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丞相则明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