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

七、向东?向西?

却很遥远,中

生变,难以掌握的因素太多;而江东近在咫尺,又基不可放任其自由壮大。庞统更进一步指出,联吴抗北,纯属妄。孙权一直占着江陵这荆襄的腹心要害,旦夕不肯放弃,其意已明显易见,一旦他平定了山越蛮,稳定住江东六郡的后方,缓过手来,必是依然图谋荆襄,让他决定双方决战的日子,那将是襄阳明显处处被动的不利局面。

这个讨论内容牵涉广泛,非常丰富复杂,双方从人、历史、地、时事一直扯到江东的各种八卦内参,论据一条条一项项,越集越多,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仍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在旁“听战”,时而摇东,忽而摆西,就是无法有一个明白的正确抉择。

但论战还是有一定成果的——发动江陵战役,是争执双方都没有任何歧见,而且一致认为应该尽快实行的。

因此随后就有了四月地大军出动。

现在江陵回归在即。下一步方向,何去何从?

得头疼,我最后索性不去了:“嗯,不多了,反正也不是太急迫,等鲁肃回来,跟他再单聊一下,听听他的意见。”

鲁肃在去年年底就跟着庞统一起来襄阳向我报道了。我也丝毫没跟他客气。跟他私谈过一次之后。就直接封了赞军校尉、军师司马,让他去给徐庶当副手,负责个襄阳军的改编顿工作了。他和襄阳各方都没有任何关系,运筹起来不有太多束缚。

我看得出来,鲁肃对我给他的这件差事也非常满意并兴奋。

本来以我开衙建府、便宜江南军务的钦差大将军身份,再大点,比如任命他当个中郎将什么都是完全可以的。不过历史上他虽然很牛,但现在毕竟刚来襄阳,没有半分功劳,我却是不便如此拔苗助长了。编军队要和各级将士打交道,完全是个累活儿,但干好了却更容易得到军方将领们的认同,打牢以后的晋升基础。

以鲁肃地聪明,自然能体到我地苦心。从这几个月来看。他也地确能力强悍。不仅头脑清晰,决断明快,让徐庶、杜袭都轻松许多。而且马上功夫还有真才实。魏延那么个别扭的“拗头”和他比过一次弓马之后就再没半句二话了。其他像公孙箭、淳于铸等人,和他更是称兄道弟,亲近非常。

照一般情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