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二十五章 潜力大爆发~第一百二十六章 多种手段

中国在二零五三年中期进行的战略调整,改变了整个大战的进程。

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大陆战场成为了绝对的主战场。虽然在此期间,海洋战场上也打得如火如荼,还爆发了几次影响重大的海战与登陆战役,但是直到俄罗斯战败,海洋都只是次要战场。

对牧浩洋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他可以不再考虑作战上的问题了。

让周渝生担任海军参谋长,就是牧浩洋“甩挑子”的做法,即让周渝生去负责海军作战的事情。

牧浩洋这么做,也主要是为了解决一些必须解决、而且比作战还要重要的问题。

到二零五三年六月,第二阶段战争动员已经全面铺开。与第一阶段战争动员相比,第二阶段战争动员的重点在经济结构调整上。虽然这主要是政府的工作,但是国家机器已经全部围绕着军队进行,所以需要由军方来明确经济转型的重点,至少得由军方制订军事物资的生产规划。

事实上,这正是战争部长的主要职责。

所幸的是,这并非牧浩洋一个人的工作,不然就算把他累死,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按照黄瀚林的要求,经济转型主要由战争部提出目标,然后与其他部门商议,根据具体的经济运行情况,制订能够实现的战争生产计划,再交给其他部门执行,由国务院总管生产工作。

也就是说,牧浩洋只需要提出要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变更生产要求。

结果就是,在六月份,牧浩洋几乎天天与其他部门的领导人开会,共同商讨具有实际价值的战争生产计划。

通过这份工作,牧浩洋对国家的战争潜力有了足够深入、全面的了解。

战争爆发前,中国的人口总量是八亿七千六百万,统计误差在百分之一以内,即实际人口在八亿八千五百万到八亿六千七百万之间,可用劳动力为二亿七千万,战时动员后能达到三亿八千万。

客观的讲,这个比例并不高。

要知道,美国在人口只有七亿左右的情况下,战时动员后的可用劳动力达到了四亿二千万,比中国还多了四千万。

当然,这也有客观原因,即中国在全球自然灾害之后,才迎来生育高峰。

大战爆发的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