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九十五节 新版念奴娇

问完,周围又是一阵死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多尔坚决。虽然表面上仍然叫他们提意见,实际上自己的主意早已拿定,谁若是不看眼色就贸然出来反对的话,那么就是不识抬举了。

多尔衮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瞟过,最后落在了范文程身上,问道:“宪斗,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就是了,朕不治你的罪。”

范文程本来正在犹豫,没有决定该不该说,然而多尔衮已然问到了自己头上,他不得不站出来,说道:“皇上,虽然剃易服是我国制度,不过若想在中原也顺利推行,恐怕相当困难。去年大军刚入燕京时,皇上为使关内军民顺利剃,曾下令‘剃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徒’,可是即便如此仁厚,也未见多大效用,京畿一带仍然频起抵抗。北方尚且如此,江南就更不必说了。南人多半受儒家学说熏陶,视圣贤诗书为大义,若令其剃,定然不遵。”

范文程说的是去年春天时多尔衮刚到燕京时下的那道诏令,“有能削投顺,开诚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如此一道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谕旨,也照样没多大作用,可见汉人对剃的抵触之心是何等坚决的了,现在如果仍想实施剃易服,实在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来顺利进行。

见范文程出来反对,多尔衮倒也不恼。他微微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这倒也不是什么难事,你们汉人不是有句话,‘治乱世必以重典’吗?去年之所以没实施成,就是因为朝廷太好说话了,助长了一些人地侥幸之心。欺软怕硬,是人的本性,这一次朕也想好了。谁若是抗旨不遵。就是逆命。就是我大清的敌人。对于胆敢抗拒我大清律令和统治的敌人,只有一个字,杀!”

这最后一个字,他虽然用了轻飘飘的语气,就如茶余饭后惬意的闲谈,然而谁都知道,“天子一怒。流血千里,伏尸百万”。在清朝统治者的眼里,汉人的装束型就是异国人地标志,凡是臣服归顺清朝地人就必须依照清朝规定地衣冠式,否则就是逆贼。当年皇太极在辽东时曾经下令,“若有效他国衣帽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自今以后。犯者俱加重罪”。这段历史也是相当残酷的。不少不肯的汉人们开始大规模逃亡,许多人逃往朝鲜。清军四处追杀,当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