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第十九节 特殊仪注

隔了两道院墙的另一座院落里,下午的阳光透过窗纸照耀进来,落在身上很是惬意。阴历二月的初春很是寒冷,冰雪丝毫未有消融的迹象,室内的火炕和火盆却把屋子里烘烤得恰似暖春。

“……眼看现在关内烽火连绵,流寇已经进入山西境内,即将下太原,过居庸关,直抵京畿一带为日不远了。大明朝廷已经败覆在即,大清又怎么能错过如此天玺良机呢?大约不出四月,王爷就将亲率满蒙汉十余万大军南下进关,袭取燕京,争雄天下。在出之前,有些事情确实不能忽略过去,尤其是这个名号问题,正是亟待解决。还望各位大人能够心中有数,选合适的时候上几道折子,该怎么措辞,想必各位自然明了。”

我坐在炕沿上,和颜悦色地向对面正襟危坐的几位大臣们说道。中午时的军务会议已经结束,这些个多尔衮的心腹大臣们在告辞离去之前,被留了下来,因为关于多尔衮也应该换一个更合适也更显赫的名号了,此事必须要在出征前布置安排妥当,这样才能免除一切出征后的后顾之忧。

“福晋说得是,奴才等自然竭力效劳。”几位大臣纷纷点头应诺道。

“这辅政王虽然现在是一高一低,但是称呼起来却也难以区别左右,那郑亲王只不过会处理些内务事宜,哪里如王爷这般雄才大略,统军治政,无人能及呢?所以代天子统摄朝政,也是情理之中,宜早不宜迟啊!”几个人中最擅长拍马屁的拜音图果然当仁不让地第一个出来附和奉迎。

我微笑着轻轻颔,却没有再说什么话,而是将目光投向谭泰,叮嘱道:“谭大人,如今你已任吏部尚书,专门管这方面的事儿,此事虽然极为简单,只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但却也要走得漂亮些,起码不要授人以话柄,让那些无聊之辈在背后乱嚼舌根子才是。”

谭泰心里当然明白,自从被睿亲王委任为六部之的刑部尚书之后,自己显而易见成为了睿亲王的心腹嫡系,不然睿亲王也不会将自己掌管多年的这个最为重要的部衙交给他这个刚刚投靠过来效力的臣子,可见对他的期许还是颇高的。这样一来,他怎能不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加出色几分?于是他连忙拱手道:

“福晋可以放一万个心,奴才定然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否则如何对得起王爷的期许?奴才会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