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花时录

章七五 爽约(下)

价,等到最大的廪实行也降了。而且是降到了陈羽理想的价位时,他便请户部上奏折为廪实行他们的降价请功。

请功就请功吧。他还非得给人家安上一个敞开销售和至少会按这个价格卖三十天的说法。而一旦皇上下旨褒奖了,这就变相的成了圣旨了,你说你没说过卖三十天.那你找皇上解释去!反正老百姓都会宁可相信对他们有利地,这种情况下如果廪实行说自己没有许诺过三十天之类的话,老百姓是绝对不会信的,基本上除了各大掌柜地,就没有人会信。而且老百姓都见你卖这个价钱了,皇上只不过是夸夸你,又没逼你卖。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赔本儿.粮店也必须得按照这个价格卖足了一个月.否则的话不是打皇上的脸吗?皇上刚下旨褒奖了,你这里就说话不算话了.这往严重了说,可是欺君地大罪,是要杀头诛九族的。

这个计策妙就妙在.最后一招立刻化腐朽为神奇,将前面所有看似傻乎乎的努力都挣够了回本儿。而且它好就好在,这是粮店们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他们逼着他们低价卖,是他们自己低价开始卖了,皇上只不过是顺应潮流给下旨褒奖一下而己,等他们回过味儿来的时候,却根本就是有苦说不出。

当初得了圣命地时候.陈羽就想着得让这些大粮商们自已把价钱降下来.于是苦思冥想之后,便有了前面的那些计策,可是又一想,这些办法花了钱不说,还物别容易反弹,万一自己辛苦一场之后.只换来了花了银子地那些米是低价,该怎么办?那还不被知情者个笑话死?另外.那样子也不算是办成了差事呀。

于是陈羽便又想到了最后的这一条妙计,而恰恰是这一条妙计可以定乾坤,否则他前面那些花招便如王鸿所说,实在是笨的出奇,是不值一提的。

王鸿听了陈羽这条计策,当然是拍案叫绝了.因为这么简单的一个办法.他竟然没想到,而这样一来,一个月的时间下来足以撑到朝廷的粮食运到长安了.如此长安就绝对不会因为粮食而出现动荡.他这个户部尚书才算是称职的。

其实仔细一想不难明白,王鸿之所以想不到这个办法.是因为他对这方面太了解了.所以这个笨办法一开始就被他否定了.殊不知.这个世上最笨的办法往往才是最聪明的办法。而陈羽对这钱粮之事完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