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谜城

五雪山奇遇 第三百八十二章 应文台

曾经为帝王的气势,同时也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之感。而诗里面还提到了“金陵”两个字,这两个字里面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这金陵便是现在南京的旧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在这方面,它仅次于西安,自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在此建都,先后曾经有六个朝代将其作为国都。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一直屹立于中华文明的前沿顶端。

特别是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政权都会选择在南京休养生息,然后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统。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但也严重打击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力量,动摇了他们的根基,为他们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方可显示自己匡复中原的意图,可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都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当年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这种宣传和鼓动,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和拥戴。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

既然金陵有如此辉皇的历史地位,所以仅仅从这首诗上面还不能准确判断写这首诗的人的具体身份。但是联系到先前大家遇到的那些奇遇场景,大家心里也猜了个**不离十。

看完了这首诗,大家心里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一些疑问。

显然他们自瞽目寺到翠竹井,再到水月道,然后再到这里的三应台,这些都是人为设计的。而且设计这些的人还不是一般的人,特别是这几道诗,完全不是一般人的口吻,这一切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是独自存在的。

其实在李子木的手里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只不过这个模糊的答案还没有有力的证据去证明它罢了。

特别是瞽目寺和鬼门上留的那两首诗完全有一种帝王般的口气,而这三应台上的三首诗,有吞吐天地的豪气,也有落魄天子的无奈,最为关键

的是那三首诗都是藏头诗,每一句诗的每一个字组合起来便是一句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