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会

第 7 章 民间经典短篇系列三

趣题巧答

史阙疑是清乾隆末年的一个贡生,韩城有名的才子。

一次,史阙疑去应试,考官听说他是韩城奇才,故意在科试完毕,又对他口试一番。

考官说:“我昔日在江南为官时,见那里的水桶很大。”史阙疑恭敬地问:“咋个大法呢?”考官说:“装了半桶水,里头卧了九头老水牛。水牛在这边用尾巴甩水,那边的水还纹丝不动呢!”

史阙疑说:“这不足为奇。小时候我在家乡读书,曾见到一根特别长的竹竿。”考官问道:“咋个长法呢?”史阙疑说:“头一年八月十五,有一个人扛着那根竹竿从我们学堂门前过,直到第二年五月端阳,我还看见剩几节竹竿梢儿在门前甩动哩!”

考官惊奇地问:“天下哪有这么长的竹竿?”史阙疑一字一板地说:“如果没有这么长的竹竿,如何箍着您那么大的水桶呢?”

巧释春联

乾隆见纪晓岚怒道:“你可知罪?”纪晓岚慌忙跪倒:“为臣回家省亲是万岁恩准的,不知罪从何来?”

乾隆说出他在家写春联一事。纪晓岚道:“万岁息怒,春联虽是我写,但并无过错。这家哥仨,老大是个卖爆竹的,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在集市提秤的,岂不是”数一数二人家”?老三是卖烧鸡的,”先斩后奏”并不过分呀!”

纪晓岚这一解释,逗得乾隆大笑,便赦纪晓岚无罪。

搭桥取名

李太清是一个有才的进士,深受皇帝喜爱。有一次,皇帝派他到湖广为御花园办些奇花异草、假山怪石,顺便让他回乡探亲。李太清领了好多银子,行了好多路程,来到乡里,见到洪水冲毁良田,听到灾民啼哭哀号。乡亲们还纷纷前来诉苦,说当地白知县不仅不放粮救灾,还逼收课税。李太清看到此情此景,心里不忍,就把办皇差的银子统统散给穷苦百姓了。

眼看期限已到,李太清回到京城,甩着一双空手上了朝。皇帝问他事情办得怎么样,李太清不慌不忙地说:“我的家乡有条河,年年泛滥,庄稼颗粒无收,行人交通不便。我想圣明的皇帝是最体谅百姓的,就把银子用来修了一座桥,盖了一座庙,百姓人人称颂皇恩浩荡。”

皇帝问:“这座桥叫什么桥?”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