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

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施神通

李东阳大笑,然后向秦堪告辞。

今晚不虚此行,直到李东阳上了官轿,仍见秦堪一脸和煦的笑容站在门口相送,李东阳满足地叹了口气。

百年以后,青史所书治世名臣,岂止一个杨一清?

*****************************************************************

老狐狸和小狐狸达成了默契,剩下的事情自然由二人通力合作完成。

杨一清要救,天津也要建设,二人各自分了工,李东阳一生谈过无数次政治交易,这一次他做得最愉悦。

到底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狐狸,凭心而论,李东阳做事比秦堪老辣多了。

他没有直接在内阁提起廷议,关于建设天津一事,他更是一字未提,仿佛从未听说。

第二天早朝,当朱厚照打着长长的呵欠做在龙椅上有一晌儿没一晌儿地听着大臣们禀奏国事时,一位名叫姚祥的监察御史站出朝班,向朱厚照禀奏了京师的现状。

正德元年户部官员做过一次普查,大明京师如今坊民六万二千户,人口二十六万,若算上十二团营,御马监以及京师周边燕山三卫,大兴卫,永清卫,密云卫等十三个卫所驻军,人口共计超过五十万,每日漕河入朝阳门的漕粮共计五千石,略显不足,一旦有不可测之天灾**,京师则有缺粮之虞。

朱厚照听得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之时,又有户部侍郎瓘储出班奏曰,大明京师日渐繁华,举国各地所产皆聚京师任买任卖,吞吐量日渐增大,天子甫即,威服四方,远从丝绸之路或安南,琉球等地而来的番邦商人越来越多,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往往供不应求……

瓘储刚说完,又有大臣出班补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朱厚照听了半晌才听懂,这些大臣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由于贸易量逆差太大,百姓们自己不够吃也不够穿了,当然,精神文明范畴的茶叶,瓷器等东西更是不够了……

京师出现问题自然要解决,不然大家每天天没亮聚在一起为了什么?于是金殿内一片喧哗吵闹,大臣们各抒己见,各执一词,闹哄哄的声浪直听得朱厚照皱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