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第292章 萨尔浒(1)

路的基本情况如此,就指挥官来看,实在没什么戏。但另外两路,就完全不同了。

东路指挥官刘綎,也是老熟人了,使一百二十多斤重的大刀,还“轮转如飞”,先打日本,后扫西南,“万历三大征”打了两大征,让他指挥东路,可谓志在必得。但四路军中,最大的主力却并不是东路,最猛的将领也并不是刘綎。这两大殊荣,都属于西路军,以及它的指挥官,杜松。

杜松,陕西榆林人,原任陕西参将,外号杜太师。前面提过,太师是朝廷的正一品职称,拿到这个头衔的,很少很少,除了张居正外,其他获得者一般都是死人、追认。但杜将军得到的这个头衔,确确实实是别人封的,只不过……不是朝廷。

他在镇守边界的时候,经常主动出击蒙古,极其生猛,前后共计百余战,无一败绩。蒙古人被他打怕了,求饶又没用,听说明朝官员中太师最大,所以就叫他太师。而杜将军不但勇猛过人,长相也过人。因为他常年冲锋肉搏,所以身上脸上到处都是伤疤,面目极其狰狞,据说让人看着就不住地打哆嗦。

但这位刘綎都甘拜下风的猛人,这次前来上任,居然是戴着镣铐来的,因为在不久之前,他刚犯了错误。

杜松虽然很猛,却有个毛病:小心眼。所谓小心眼,一般是生气,跟别人过不去,可是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杜松先生小心眼,总是跟自己过不去。比如之前,他曾经跟人吵架,以武将的脾气,大不了一气之下动家伙砍人,可是杜兄一气之下,竟然出家当和尚了。这实在是个奇怪的事,让人怎么都想不明白,可还没等别人想明白,杜松就想明白了,于是又还俗,继续干他的杀人事业。后来他升了官,到辽东当上了总兵,可是官升了,脾气一点儿没改。上阵打仗吃了亏(不算败仗),换了别人,无非写了检讨,下次再来。可这位兄弟不知哪根筋不对,竟然要自杀,好歹被人拦住还是不消停,一把火把军需库给烧了,论罪被赶回了家。这一次是重返故里。虽说过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事,但他的同事们惊奇地发现,这人一点儿没改,刚到沈阳(明军总营)报到,就开始咋呼:“我这次来,就是活捉努尔哈赤的,你们谁都别跟我抢!”又不是什么好事,谁跟你抢?

事实也证明,这个光荣任务,没人跟他抢,连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