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第12章 等待最好的时机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军队的人数,不是强大的舰队,而是人心。

转变

赵普胜是一个优秀的将领,每次进攻他总是手持双刀带头向对方发起进攻,从来不是叫着“弟兄们上”的那种人,威信非常高。他对陈友谅也不错,由于自己是个大老粗,他很敬佩会读书写字的陈友谅,每次都叫他陈秀才,把他当自己的兄弟看,而陈友谅为了能够控制天完国,杀害了他,赵普胜临死也没有想到平日笑面迎人的陈秀才会杀他。

陈友谅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从士兵的窃窃私语和议论中,从部下那异样的眼神中,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但他并不在乎,自己控制了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自己就是最强大的人。

变化就在人们的心里。这是一个背信弃义的人,人们对陈友谅的评价大抵如此,从此天完的士兵们不再为了建立自己那理想的天完国打仗,他们打仗只是要拿饷银,活下去。

而一支没有理想、只是为吃饭打仗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而且很不稳定。陈友谅很快就会尝到恶果了。

当陈友谅的水军不断取得胜利时,他的部下向他报告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镇守洪都的将领叛变了,投降了朱元璋。这个消息让陈友谅惊呆了。

所谓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这个地方对陈友谅太重要了,因为他的吴国首都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这两个地方有多近,去过江西的朋友应该知道,这相当于是在自己眼皮底下安了个钉子。他绝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次陈友谅没有匆忙进攻,从他一贯的军事风格来看,他是属于那种想了就干、干了再想的人。

可是这次的情况不同,他吸取了教训,要准备好一切再去作战。他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和朱元璋从至正二十一年打到至正二十二年,都是小打小闹,他没有这个心情和贫农朱元璋闹下去。

他在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在此之前,必须忍耐,朱元璋,你终究会露出破绽的。

他确实等到了这个机会。

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张士诚突然向朱元璋北边邻居韩林儿和刘福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