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好丈夫

第九百五十八章:不服者死

这才是明军屡战屡败的真正问题,问题的症结并非是兵力不够多,也不是没有勇气,而是没有足够持久的耐力,若是人人肯争先,人人不肯后退,骑兵遇到了两倍于自己的步兵,胜负就难以预料了。

可要是没有忍耐力,便是遇到了十倍以上的步兵,那也不过是增添一些追逐斩杀的目标而己。

当年朱棣在的时候,就曾经用步兵和瓦刺、鞑靼人在荒漠中对阵,明军用的是冇当时较为落后的火铳,在一轮射击之后,随即就用寻常的步兵来抵挡蒙古人的冲刺,最后再用两翼的骑兵进行反击,蒙古铁骑们面对这人肉组成的步兵阵形,居然往往陷入其中,最后反而被分割围杀,同样都是步兵,文皇帝时期的步兵和现在的明军可谓有天壤之别。

可是现在不同,李若凡隐隐感觉,大明的新军竟是比大明开国之初的步兵更加强大,她突然意识到,为何自己屡屡反击,骑兵为何总冲不破对方的阵队了,他们大规模地使用比明初时更为犀利十倍以上的火铳,一轮轮齐射下来,冲锋的蒙古铁骑队形己经散乱,那种摧枯拉朽的冲撞力也已经大打折扣,随后,这些新军非但不会胆怯,反而人人挺着上了刺刀的火铳,毫不犹豫地迎击侥幸冲入本阵的骑兵,蒙古的军马毕竟人数较少,而能有幸冲入新军本阵的骑兵也已经剩下不多,一旦借助着马力的冲刺不能吓破对方的胆,至多也就是撞飞几个步兵之后马力也就告尽,骑兵的优势就在于奔跑,一旦陷入了泥潭,那么和步兵没有什么分别,甚至坐在马上,反而有诸多的不便。

李若凡原本以为,自己输得冤枉,可是现在仔细想来,却也觉得一点都不冤,这些新军忍耐力惊人,难怪和一触即溃的明军全然不同,从前的明军能接受一成的伤亡而溃逃就已经到了极限,而这些明军,以李若凡的估计,至少能接受两成以上的伤亡尚能尽力一战。

现在粮草没了,又被围在这里,想要突围,战马的气力又不足,就算能从这包围中突围出去又能如何?后有追兵,难道一路南下吗?一路南下四处都是坚城,就算是靠抢掠粮草,也难以维持大军的给养,可是往北向大漠逃窜,那里到处都是关隘,如此多的雄关都镇守了明军和楚军,除非一日之内能把关隘攻下,否则后头的追兵一到,就又是一次山穷水尽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