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

1495-1502

志也搞过.据史料记载,他曾经造过一种木制模型,有山有水有人,据说木人身后有机关控制,还能动起来,纯手工制作,比起今天的遥控玩具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检验自己的实力,天启还曾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场上去卖,据称能卖近千两银子,合人民币几十万.要换在今天,这兄弟就不干皇帝,也早了.

可是,他偏偏就是皇帝.

大明有无数木匠,但只有一个皇帝,无论是皇帝跑去做木匠,还是木匠跑来做皇帝,都是彻底地抓瞎.

当然,许多书上说这位皇帝是低能儿,从来不管政务,不懂政治,那也是不对的,虽然他把权力交给了魏忠贤,也不看文件,不理朝廷,但他心里是很有数的.

比如魏公公,看准了皇帝不想管事,就爱干木匠,每次有重要事情奏报,他都专挑朱木匠干得最起劲的时候去,朱木匠自然不高兴,把手一挥:我要你们是干什么的?

这句话在手,魏公公自然欢天喜地,任意妄为.

但在这句话后,朱木匠总会加上一句:好好干,莫欺我!

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你不要骗我,但隐含意思是,我知道,你可能会骗我.

事实上,对魏忠贤的种种恶行,木匠多少还知道点,但在他看来,无论这人多好,只要对他坏,就是坏人;无论这人多坏,只要对他好,就是好人.

基于这一观点,他对魏忠贤有着极深的信任,就算不信任他,也没有必要干掉他.

叶向高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认定,单凭这封奏疏,是无法解决魏忠贤的.

而东林党里的另一位明白人黄尊素,事后也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清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乎?

这意思是,你要搞定皇帝身边的人,必须要有内应,当然没内应也行,像当年猛人朱棣,带几万人跟皇帝死磕,一直打到京城,想杀谁杀谁.

杨涟没有,所以不行.

但他依然充满自信,因为奏疏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和广大声势让他相信:真理和正义是站在他这边的.

但是实力,并不在他的一边.

奏疏送上后的第五天,事情开始脱离杨涟的轨道,走上了叶向高预言的道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