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

1363-1368

搞到老朱那里他老人家是个实在人也不争论啥大笔一挥就干掉了上百人。

可干完后事情还得解决因为实际情况是当年的北方教学质量确实不如南方你把人杀光了也没辙。无奈之下只好设定南北榜谁都别争了就看你生在哪里南方算你倒霉北方算你运气。

到明宣宗时期事情又变了因为云贵川一带算是南方可在当年是蛮荒之地别说读书混碗饭吃都不容易要和南方江浙那拨人对着考就算是绝户。于是皇帝下令把此地列为中部作为特区而凤阳因为是朱元璋的老家还特别穷特事特办也给列了进去。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基础不同底子不同在考试上你想一夜之间人类大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这套理论还在用。我管这个叫考试地理决定论。

这套理论很残酷也很真实主要是玩机率看你在哪投胎。

比如你要是生在山东、江苏、湖北之类的地方就真是阿弥陀佛了这些地方经常盘踞着一群读书不要命的家伙据我所知有些乡镇中学(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学生高二就去高考(不记成绩)大都能考六百多分(七百五十分满分)美其名曰:锻炼素质明年上阵。

每念及此不禁胆战心惊跟这帮人做邻居的结果是:如果想上北大六百多分只是个起步价。

应该说现在还是有所进步的逼急还能玩点阴招比如说……更改户口。

不幸的是明代的叶向高先生没法玩这招作为南卷的佼佼者他有很多对手其中的一个叫做吴龙徴。

这位吴先生也是福建人但他比其他对手厉害得多因为他的后台叫沈一贯。

按沈一贯的想法这个人应该是第一然后进入朝廷成为他的帮手可是叶向高的出现却打乱了沈一贯的部署。

于是沈一贯准备让叶向高落榜至少也不能让他名列前茅。

而且他认定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就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

但是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因为一个更牛的人出面了。

[1365]

主考官固然大可再大也大不过辅。

叶向高虽然没有关系却有实力。文章写得实在太好好到其他考官不服气把这事捅给了申时行申大人一看也高兴得不行把沈一贯叫过去说这是个人才必定录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