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儿

1201-1220

组了个团来拿封赏。

[12o2]

顺便说一句这里的数字源自我所查到的兵部侍郎宋应昌的奏疏但据明史记载是二十个人而且事后剩余人数也不同这也是没办法明代史难度就在于史料太多这本书这么说那本书那么说基本上就是一笔自相矛盾的烂账类似情况多如牛毛。

在本书中但凡遇到此类头疼问题一般根据顾颉刚先生的史料辨析原则故此处采信宋应昌的奏疏。

这二十三人到的时候李如松正在大营里他即刻吩咐把带头的几个人请到大营他马上就到。

马上的意思就是很快当然也是还要等一会儿。

出事也就是一会儿的事。

李如松很懂得保密的重要性所以沈惟敬的情况以及他的打算只有少数几个人知晓这中间不包括李宁。

李宁是李如松的部将性格简单粗暴天天喊打喊杀这天正好呆在大营外先听说来了日本人又听说李提督要处理这些人当即二杆子精神大爆带着几个人这就进了大营。

一进去李宁二话不说拔刀就砍日本人当时就傻了眼两国交战还讲究个不斩来使来讨赏的竟然也砍?于是仓皇之间四散逃命。

由于李宁是自行动又没个全盘计划一乱起来谁也不知怎么回事一些日本人就趁机逃掉了于是乱打乱杀之后战果如下:生擒一人杀十五人七人逃走。

等李如松“马上”赶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个一地鸡毛狼狈不堪的场面他当即暴跳如雷因为这个傻大粗不但未经命令擅自行动还破坏了他的整体计划。

李提督自然不肯干休当即命令把李宁拉出去砍头。

但凡这个时候总有一帮将领出场求情的求情告饶的告饶总而言之要把人保下来。

这次也不例外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亲自出马且表演得十分卖力(哭告免死)碍于众人的面子李如松没有杀李宁重责他十五军棍让他戴罪立功。

但就在大家如释重负的时候李如松却叫住了李如柏平静地对他说了一句话:

今天你替人求情我饶了他但如果你敢违抗我的将令我就杀了你(必枭)。

李如柏抖了他知道自己的哥哥从不开玩笑。

从那一刻起无人再敢违抗李如松的命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