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医鸿途

第1631章 断案犹如断病

且尸体都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被发现,但具体的死亡时间都在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之外。前后加起来十多起案件,就不能说是一种巧合了。”苏韬耐心地分析道,“像这种残忍的凶手,会将受害者囚禁到密室之中,慢慢折磨,充分满足他内心邪恶的**之后,才会将受害者杀害。如果在上班时间,他绝对没有那种闲情逸致,所以他选择在工作之余折磨受害者。当然,这只是一个破案的角度,并非百分之百精准。”

张振眼睛一亮,道:“如果能圈定是公职人员,那么犯罪人员的范围就可以大大缩小,大不了对整个汉州的男性公职人员全部抽检一遍。”

江清寒皱眉,在分析苏韬的观点,他的论断虽然看似没有科学依据,但还是有道理的。

罪犯在杀人现场,或许考虑到某些细节,不留下证据,但这是一起延续多年的连环杀人案,罪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习惯,却是形成了一个规律,而且他没有发现,也难以改变。

苏韬是一个中医大夫,他选择切入的角度跟常人不一样,判断这个案件,犹如在断病一样,会从宏观面上考虑问题。

苏韬现在犹如在诊断慢性疾病。

绝大部分的慢性疾病,都是由人的生活不良习惯或者饮食造成的,所以看到某种慢性病,就可以反向推测出某个病人的生活习惯是什么样的。比如慢性咽炎的患者,一般喜欢抽烟,有酒精肝的患者,一般喜欢酗酒。

苏韬从这些受害者死亡时间得出了一个共性结论,他们都是死于朝九晚五之外的时间,而朝九晚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公职人员,加上犯罪嫌疑人的智商很高,也符合这个人群的素质特征。

现代刑侦技术随着科学进步,发展得特别快,尽管犯罪嫌疑人狡猾,但在现场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比如毛发、扭打过程中留下的血迹等等,通过这些残留物,就可以进行dna匹配。

但是,汉州的人数那么多,你总不能将所有的男人全部配对一遍,因此需要缩小范畴,如果先从公职人员入手的话,便有了很好的突破口。

如果缩小了人群,那么就有了具体的办法。但是,密室囚杀案件遍及全省,公职人员的范围还是太广了。

张振皱眉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