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

第四卷 四龙闹海 第十九章 毫厘不差(求票,求月票)

的十四英寸穿甲弹,还是十六英寸穿甲弹,对四艘“皇帝”级战列舰都没有多大地威胁。相反,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不但可以轻易砸穿“扶桑”级战列舰两层加起来厚度都不过一百七十毫米的水平装甲,还能轻易的砸穿“长门”级战列舰一百八十五毫米厚的水平装甲。

更重要的是,战列舰在雷达指引下进行炮击,对炮手几乎没有个人素质要求。

这一功劳,肯定应该记在白佑彬地头上。

“大东海战”之后,虽然白佑彬当时还不是快战斗群的作战参谋,但是作为“太祖”号战列舰的枪炮军官,他也有义务总结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顺理成章地。白佑彬最重视的就是炮战中炮手的表现。

作为学枪炮专业出身的军官,加上在“秋波”号上近三年的磨练,白佑彬知道,一名真正优秀的炮手不但要有数年地服役经历,还要有充足的训练,以及大量实战的磨练。而这些。在战争初期都是不具备的。

也就是说,通过提高炮手素质来提高战舰的炮击效率,在当时难以奏效。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炮手素质,又要提高炮战效率,该怎么做呢?

这时,白佑彬想到了他在“秋波”号上搞的训练。虽然当时雷达还没有正式装备帝国海军(直到现在也没有装备驱逐舰),但是白佑彬早在军校学习的时候就认识到了这种新研制地探测与测量设备地重要性。

能不能通过雷达来提高炮战的效率呢?

说白了,炮手在炮战中起到地最关键作用就是准确的判断敌舰的方位与距离,然后瞄准敌舰,将炮弹打出去。也就是说。除去装填作业外,战斗中,炮手就是火炮的眼睛与大脑。以当时的技术条件,炮手作为火炮的“大脑”这个角色是不可能被其他设备取代的,可是作为“眼睛”的这个角色是可以取代的。那就是雷达。

雷达可以通过回波方向测定目标的方位,并且通过回波间隔时间测算出目标地距离。

另外,以前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测距仪测出的方位与距离数据不会太精确,而且信息传递到炮手那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间隔时间。目标地准确距离与方位也随之改变。这样,就得靠炮手的经验,也就是常说的素质来弥补这

章节目录